千里凤求凰
文/王勤
这是六月的天,川西平原的气溫和南京差不多,热。
邛崃,幸好下着毛毛细雨。
绿绮刚到文君街,心就剧烈地跳,她张开纤细的五指按住激动的心,这是她魂牵梦绕的文君街。
多年前她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知道了“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故事,那时,就想去邛崃看看,去看看卓文君究竟在何处当垆卖酒,去看看司马相如妙笔生花的手是怎样洗涤碗筷杯盘的,去看看那张产生爱情的“绿绮”古琴,去看看卓文君当年隔帘听琴的门帘是否还挂在那里,去寻寻他们私奔的脚迹是否被荒草掩没,去听听《凤求凰》的琴声是否还绕梁千年?
一月前,绿绮在朋友圈发现《最美邛崃》微信公众号,内中有一小伙子弹唱冯晓泉曾格格的《凤求凰》,小伙子琴艺精深,特别是那双忧郁的眼神似有万般的无奈与万般的柔情,绿绮心里一颤,这不就是自己心中的司马相如吗?
于是,她在留言处与对方取得联系,互加了微信。
绿绮,你的名字真好听。
是微信名字。
但你侵权了,这是我们邛崃的。
绿绮开玩笑说你去告我吧。
还我绿绮,便不告你。
绿绮是我,何以相还。
人。
人?绿绮的心咚地一跳,好像踩着了一条蛇,视频里的她那惊慌之状一闪而过,话语明显地发出浓重的鼻音,她有一种冲动:我要去邛崃。
便说:我要去邛崃找你。
我在文君公园抚琴相候,你敢来吗?
你敢发来位置,我当投奔于你。
这里是文君公园前门,有铮铮琴声传出,门口有一字画装裱铺,让这原本古色古香的公园大门更有浓郁的文化气息。踏进大门,绿竹苍翠,石径弯弯,穿过假山,绕过水塘,她来不及去文君井边看看,经直往“文君琴社”而去,《阳关三叠》之琴声从那里悠扬地传出。
琴社为一阁楼,阁楼在浅水一角,塘中锦鲤戏嬉,竹影轻摇。绿绮一见这景致,早已爱恋不已,她没有进琴社,而是寻一树阴下落座,叫了一碗文君茶,微闭丹凤眼,细听悠悠琴声,感受当年卓文君隔帘听琴的那种心跳。
绿绮今天穿了一套短袖碎花汉服,齐肩短发如民国时的女学生,来到这千里之外,不为别的,只为琴声。
她步履轻盈,既怯又坚定地向“文君琴社”走去,琴社里三女一男,尽皆汉服,女子各坐一方,品茶听琴。男子二十七八岁,一身白衫,临窗而座,正忘我地抚弄琴弦,绿绮从侧面看出了那双忧郁的眼睛,是他,他果然在此抚琴相候。
绿绮不忍打扰他的清静与专注,却又不愿冷落了自已,那种莫名的渴望和冲动如一根飘渺的丝带,牵着她一步步走向抚琴人。
抚琴人姓管名弦,当绿绮走到跟前,他抬头看了她一眼,眼神是空朦的,好像什么也没看见,随又低头挑拔琴弦,铮铮铮!
弦音怱停,四寂无声,管弦双手按住古琴,惊喜而又不敢相信地抬起头,吃惊地盯着绿绮,那忧郁的眼眼飞出一丝神彩,耳边又响起二人视频时绿绮动听且坚定的话语:“你敢发来位置,我当投奔于你。”
以后的许多天,二人形影不离,如胶似膝,每天一大早就去琴社,绿绮也开始学琴,拜管弦的老师吴洪姝为师,《凤求凰》是绿绮学的第一首曲子。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若狂。
------
文君公园墙上的《子虚赋》、《上林赋》也成了二人常常驻脚的地方,特别是《白头吟》更是让绿绮对卓文君无比的祟拜;南河水畔常见二人携手同行,传说中的私奔码头是绿绮拍照留影最多的地方,管弦绿绮沉浸在爱的蜜糖里。
然而,当管弦母亲知道绿绮是私自跑到邛崃时,便当头一棒打向这对鸳鸯。
母亲说:“这女人太飞了,这么远都敢来找你,难保以后她不去找别人。”
管弦说:“她千里之外来找我,是爱情的力量,说明她是真心实意的。”
“聊了几天微信就真心实意了?鬼才相信,这样的人养不家,我不认!”
从此,管弦,绿绮都郁郁寡欢,喝酒卖醉,常常如傻子一样在琴社发呆。
吴洪姝老师说假如你们不想分开,何不开个小酒馆,赚钱养活自已,不让家人小瞧,你们可重演“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现代故事,我支持你们。
一月后,在吴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相如酒馆”的招牌在邛崃悄然挂起,酒馆是简洁的汉代风格,所有人员皆穿汉服,行汉朝礼仪,这一特殊的文君文化吸引了不少食客,生意兴隆,门庭若市,名噪一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