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哪里有川剧表演?曾几何时,戏曲艺术有过极为辉煌的历史,也创造过一批家喻户晓的作品,涌现了一代又一代脍炙人口的明星。但是今天,戏曲早已不再是主流的艺术样式,特别是新创作的戏曲作品,很难走进中青年观众的视野,审美观与观众群都面临着老龄化危机,这不得不让戏曲从业者担心。
戏曲艺术的未来,究竟还有没有活力?民族艺术的作品,到底能不能吸引新观众进场?穷则思变,戏曲人想到向取得优秀成绩的话剧借鉴。
近年来,小剧场戏剧蓬勃发展。相较于此,小剧场戏曲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源远流长的中国戏曲需要传承传统,亦要开拓创新,要寻找手段接通时代、接通年轻观众,给青年戏曲工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
小剧场戏曲的呈现应该可以是多元化的。开放、包容、多元化的艺术平台,欢迎不一样的戏曲演出,无论是资深前辈还是年轻艺术家,大家同在一个舞台上,互相促进、互相学习、互相激发。至于观众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自然会通过票房反映出来,这也就决定了一出戏的生命力。
小剧场戏曲要求参与创作与演出的青年人不仅有扎实的戏曲专业功底、深谙戏曲艺术的规律,同时要具备锐意创新、勇于探索的时代精神,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具备这些综合素质的创作者和作品也正好契合当代青年观众的文化需求和艺术包容性,是维护戏曲生态、引领戏曲市场健康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对而言,传统戏曲随着文化多元化和艺术小众化,开始变得不太景气,戏曲人才流失、后继无人的情形越来越严重。戏曲只有演给观众看,才能最终实现价值,更需要传播式的传承,才能做好薪火相传的工作。“播种”文化,戏曲才有好好生存的土壤;“播种”观众,戏曲才有好好存在的理由;“播种”人才,戏曲才有好好生产的载体。
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与流行,与相关文化的氛围密切相关。成都市黄龙溪古镇上的天府锦绣梨园,兼具数名专业戏曲名角,结合古镇1700多年辉煌历史,外观建筑恢弘大气,内部装饰古香古色,更用戏剧表演的形式将戏曲文化名扬海外,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观看留宿,播种观众,传播民族传统艺术文化。
成都川剧变脸表演,黄龙溪,一个山、水、城为一体的水乡古镇。一个集古、韵、趣为一体的人文古镇;一个体现了古人依托自然、亲近自然、天人合一人居环境构想的宜居古镇。耍累了,就来天府锦绣梨园喝川茶看川剧。看深刻演绎人物情绪突变的川剧绝活《变脸》;看飒爽英姿、左右开弓、舞起双枪似如流云的《梨园芳华》;
看展袖飞舞,如行云流水的《云裙水袖》;看舞姿优美,内涵丰富,具有多种多样的审美特征和审美特点的《长绸舞》,节目众多,演绎精湛,无不让人拍手叫绝。无论是传统的曲艺、杂技还是手影戏,在舞台上表演的都是业内厉害角色。
成都老茶馆川剧变脸,在天府锦绣梨园,一年四季都有戏曲表演活动开展。不论是外形建筑,还是园内装饰,都刻画了古西蜀历史变迁的记忆。川戏的繁荣和发展,是对民间生活方式的维系和呵护。在现代传播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人们依旧被川剧所传递的文化气息感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