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75|评论: 16

[群众呼声] 看了名家的手稿,你想说什么?(古代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5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000.jpg
000.jpg

看了名家的手稿,你想说什么?
(古代美)
       
在爱书人的眼里:
书是清凉可口的泉水,让人清甜解渴;
书是芳香浓郁的咖啡,让人温馨浪漫;
书是新鲜味美的果汁,让人滋心润肺;
书是香气扑鼻的绿茶,让人神清气爽;
书是神态悠闲的白云,让人浮想联翩;
书是浪花飞溅的大河,让人心潮澎湃;
书是动人心弦的歌曲,让人如痴如醉 ;
书是韵味无穷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 ;
书是色彩艳丽的图画,让人称赞不已 … …  
   
好多时候,书友们只看到大作家们的一本本成书作品,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书店显眼的地方;只看到一本本封面艳丽、装订精美的书籍诱人神往;只闻到一股股只有书籍才能散发着油墨的清香,让人欲罢不能。
书友们总是徜徉其间,翻看着,挑选着,蹭饭似的“窃读”着,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大家看过这些名家的书稿吗?看了以后有什么感想?
    下面我们就中国现、当代作家著名作家艾芜,为《民国时期的老成都》所作序文手稿为例,谈谈你的感受。
0.jpg
       封面

附:
艾芜,中国现、当代作家。原名汤道耕,笔名刘明、吴岩、汤爱吾等。四川省新繁县清流乡(今新都区清流镇)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南行记》、长篇小说《山野》、《百炼成钢》等。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8-8-5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8-5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8-5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8-5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8-5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55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8-5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8-5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7.jpg


艾芜作家的手稿已传完

 楼主| 发表于 2018-8-5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00000.jpg

发表于 2018-8-5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作家们都在电脑上敲击字符,很少留下文稿了!着才是原滋原味的原装正品!

 楼主| 发表于 2018-8-5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SCM989765 发表于 2018-8-5 17:18
现在的作家们都在电脑上敲击字符,很少留下文稿了!着才是原滋原味的原装正品!

谢谢点评,很有同感。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8-8-5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艾芜的《南行记》对我影响很大,我小学时,在新华书店的地下看完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8-5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版《为成都人叫魂》
   我本成都人,生在城内会府南街姓蔡的塑像店对民一座小院。刚刚满月,军阀巷战,炮弹啸声越过屋上,轰然爆炸,地震尘飞,而门外喊杀之声可闻。母亲紧搂着我,躲在床上发抖。四岁那年,菜花黄时,传闻红军要打成都,所以随着父母迁往金堂县城老家。“小乱居城,大乱居乡。”当时人们都这样说。满十五岁不久,考入省立成都中学,校址在五世同堂街,于是返回成都上学。从此溷迹九里三分这城,学会问哪儿(音ěr)答哪儿(音ēr),竟至半个世纪以上,今年六十八岁,势将终老在斯城了。
    
   五十年代中期,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要留我,征求本人意见。当时若从文仕前途考虑,定该拊髀雀跃,欢忭莫名。但我说不,不原做北京人,仍原徇我灵魂之所安恬,做我的成都人。岂知这一决定导致终身坎坷,使我成为另一类人。就在回成都的车上,想必是鬼迷了心窍吧,我写了《草木篇》这贾祸的文字。回四川省文联不久,又伙同他人创办了星星诗刊。真是报应不爽,招来全国批判,说是“阶级仇恨”、“反革命的嚎叫” 云云,终于打成极右派分子,臭不可闻,黑帽子一戴二十年(只差六个小时),弄得死去活来。试想当时留在北京,文学讲习所环境不险恶,前辈多,轮不到我当靶子,很就混成左派了。毕竟是成都这环境害得我吃了大苦头,是不是呢?但是我爱成都初衷不改,心想这是命啊,就认了吧。 一点点愚爱,说不出道理来,无非“小人怀土”罢了。说什么大丈夫四海为家,我做不到。唐太宗咏旧宅诗句云:“一朝从此去,四海遂为家。”说他当年告别王府以后,东砍西杀,夺得位,家了天下。这类伤天害理这事,惟大丈夫配做。我是小丈夫,只配爱成都。
    
   在成都的九年右派分子生涯,我读了许多书。猛读不休,如夸父饮大泽,愈饮愈渴。这算是成都的哺乳吧。如果同大多数难友一样,送劳,上矿井,上茶山,命都难保了,还读什么书。毕竟由于留在成都,才有可能读书求学。寒窗窃喜书灯正亮,奈何文革狂风乍起,秦火点燃,举国焚书,我也作为人押回老家去了。离别成都之痛,自比屈平去郢,依依难舍“州土平乐”以及“江介遗风”,觉得这回是,将来只魂归了。
    
   老家所在古镇,原为,奶近,车程一个小时,但在当时的我,心理奶远。少小离去,中年归来,人多不识,传闻来了一名“皇犯”,教 我如何认此地为故乡。是以羁系此地十三年,加上金堂县文化馆一年,前后十四年间多次梦见成都。深夜惊醒,遥听宝成路上列车鸣笛,便要想念昔年旧游之地,引起拔根出土之冯,悄然泪下。待到重回成都,再做我的成都人时,已入八十年代,都快五十岁了。回来蒿目一眺,大至大街广场,古迹名胜,庙宇寺殿,小至僻街窄巷,特别是省文联所在的布后街二号大院,莫不残破萧瑟,令我失望。朝思暮想的,竟然成这样。“所遇无物,焉得不速老!”只是由于拥护改革热情太高,这种失望被掩盖了。
  
   一转眼又送走两个十年,见识了许多粗鄙与丑陋,才察觉精神文化领域的残破萧瑟,刿目剜心,更加令我失望。半个世纪的左倾折腾,我们了多少精神财富,无法统计。新成都很漂亮,新在“硬件”而已。今日的成都人迥异于昔年的成都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很自然。我不呈求开历史的倒车,不认为坳成都样样都好。刿我目的剜我心的是风气污了,是心灵浑了,是行为滥了,是趣味浊了。回头遥看老成都,在这四个方面,也许糟粕已被岁月筛滤过了,我总觉得有不少美好的记忆,可供玩味,以助谈资。今日的成都人,固然应该面向未来,目极全球,脚履国中,指通网上。同时,也应该不时的回回头看一看老成都,知晓我们从何处,那个来处有些什么必须继承,以充实我们的精神文化。这里推出的老成都系列一套六种,立意在斯,正中下怀,所以乐为之序。
    
   忆我儿时病况病,病重吃药,病轻叫魂。叫魂就是招魂,古代流行,屈平写过。其事有趣,不妨述之。叫魂仪式须在天色黄昏以后举行。届时,母亲牵我诞院角落蹲下,烧香插地,喃喃褥告之后,阴嗓小声唤道:“九娃子咧,骡骡马马吓掉的魂回来没有?”我就低声答道:“回来了。”又唤道:“九娃子咧,过桥赶船吓掉的魂回来没有?”又答道:“回来了。”再唤道:“九娃子咧,放炮打雷吓掉的魂回来没有?”再答道:“回来了。”这样络绎唤答,内容尚多。此时庭院寂静无哗,听那唤答之声,仿佛来自旷野,意境凄凉。这当然属迷信活动,甚不可取,仅具民俗学的研究价值而已。
    
   准此,我今为成都人叫魂:
    
   “成都人咧,麻辣烫鲜吃掉的魂回来没有?”
    “成都人咧,买彩摇奖挤掉的魂回来没有?”
    “成都人咧,麻将扑克赌掉的魂回来没有?”
    “成都人咧,拉帮结派斗掉的魂回来没有?”
    “成都人咧,提劲打靶吹掉的魂回来没有?”
    “成都人咧,追星赶潮跑掉的魂回来没有?”

 楼主| 发表于 2018-8-5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石 发表于 2018-8-5 18:13
艾芜的《南行记》对我影响很大,我小学时,在新华书店的地下看完的。

大石老师幼年就博览群书,好厉害哦!

 楼主| 发表于 2018-8-5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版《为成都人叫魂》为网络资料,有不少错误的地方,我将一一订正,以飨读者。

 楼主| 发表于 2018-8-6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要更正:
  由于疏忽大意,把《为成都人叫魂》的作者“流沙河”弄成了“艾芜”。由于“fw5086”先生及时提醒,避免继续误导众网友,特向“fw5086”先生致谢。

流沙河生平简介--材料来自“百度360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当代诗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35年迁回城厢镇槐树街老家。自幼习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转习新文学。1949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写作愈勤.建国后,历任川西《农民报》副刊编辑、四川省文联创作员、《星星》诗刊编辑、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后在中国作协四川分会专门从事创作。著有诗集《告别火星》《流沙河诗集》.1950年到《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编辑、《星星》编辑。1957年后在成都从事多种劳作,工余研读诸子百家。1966年被错判为右派,押回金堂老家,劳动糊口,共12年。1978年到金堂县文化馆任馆员。1979年复出发表作品。年底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编辑。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1985年起专职写作,作品出版20种。

 楼主| 发表于 2018-8-6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流沙河先生的《为成都人叫魂》文章,网络上有多个博客电子文本,只是错漏较多。笔者虽才疏学浅,不敢妄自菲薄,冒然做些校正,将生僻字注上读音,不当之处,敬请行家赐教。

校正版---为成都人叫魂
                                                    流沙河
      我本成都人,生在城内会府南街姓蔡的塑像店对门一座小院。刚刚满月,军阀巷战,炮弹啸声越过屋上,轰然爆炸,地震尘飞,而门外喊杀之声可闻。母亲紧搂着我,躲在床上发抖。四岁那年,菜花黄时,传闻红军要打成都,所以随着父母迁往金堂县城老家。“小乱居城,大乱居乡。”当时人们都这样说。满十五岁不久,考入省立成都中学,校址在五世同堂街,于是返回成都上学。从此溷迹(音hùn jì)九里三分之城,学会问哪儿(音ěr)答哪儿(音ēr),竟至半个世纪以上,今年六十八岁,势将终老在斯城了。
   五十年代中期,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要留我,征求本人意见。当时若从文仕前途考虑,定该拊髀(音fǔ bì)雀跃,欢忭(huān biàn)莫名。但我说不,不愿做北京人,仍原徇(音xùn)我灵魂之所安恬,做我的成都人。岂知这一决定导致终身坎坷(原文左边一个“土”,右边一个“禀”),使我成为另一类人。就在回成都的车上,想必是鬼迷了心窍吧,我写了《草木篇》这贾祸(音gǔ huò)的文字。回四川省文联不久,又伙同他人创办了星星诗刊。真是报应不爽,招来全国批判,说是“阶级仇恨”、“反革命的嚎叫” 云云,终于打成极右派分子,臭不可闻,而且黑帽子一戴二十年(只差六个小时),弄得死去活来。试想当初留在北京,文学讲习所环境不险恶,前辈多,轮不到我当靶子,很可能就混成左派了。毕竟是成都这环境害得我吃了大苦头,是不是呢?但是我爱成都初衷不改,心想这是命啊,就认了吧。 这一点点愚爱,说不出道理来,无非“小人怀土”罢了。说什么大丈夫四海为家,我做不到。唐太宗咏旧宅诗句云:“一朝从此去(李世民原文: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说他当年告别王府以后,东砍西杀,夺得帝位,家了天下。这类伤天害理这事,惟大丈夫配做。我是小丈夫,只配爱成都。  
   在成都的九年右派分子生涯,我读了许多书。猛读不休,如夸父饮大泽,愈饮愈渴。这算是成都的哺乳吧。如果同大多数难友一样,送劳教,下矿井,上茶山,命都难保了,还读什么书。毕竟由于留在成都,才有可能读书求学。寒窗窃喜书灯正亮,奈何文革狂风乍起,秦火点燃,举国焚书,我也作为罪人押回老家去了。离别成都之痛,自比屈平去郢(音ying),依依难舍“州土平乐”以及“江介遗风”,觉得这回是永别,将来只魂归了。
   老家所在古镇,原为金堂县城,距离成都很近,车程一个小时,但在当时的我,心理距离很远。少小离去,中年归来,人多不识,传闻来了一名“皇犯”,教我如何认此地为故乡。是以羁系(
音jī xì)此地十三年,加上金堂县文化馆一年,前后十四年间多次梦见成都。深夜惊醒,遥听宝成路上列车鸣笛,便要想念昔年旧游之地,引起拔根出土之痛,悄然泪下。待到重回成都,再做我的成都人时,已入八十年代,都快五十岁了。回来蒿目一眺,大至大街广场,古迹名胜,庙宇寺殿,小至僻街窄巷,特别是省文联所在的布后街二号大院,莫不残破萧瑟,令我失望。朝思暮想的,竟然成这样。“所遇无物,焉得不速老!”只是由于拥护改革热情太高,这种失望被掩盖了。
  
   一转眼又送走两个十年,见识了许多粗鄙与丑陋,才察觉精神文化领域的残破萧瑟,刿音guì目剜心音wān xīn),更加令我失望。半个世纪的左倾折腾,我们丢失了多少精神财富,无法统计。新成都很漂亮,新在“硬件”而已。今日的成都人迥异于昔年的成都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很自然。我不吁求开历史的倒车,不认为老成都样样都好。刿(guì )我目的剜(wān)我心的是风气污了,是心灵浑了,是行为滥了,是趣味浊了。回头遥看老成都,在这四个方面,也许糟粕已被岁月筛滤过了,我总觉得有不少美好的记忆,可供玩味,以助谈资。今日的成都人,固然应该面向未来,目极全球,脚履国中,指通网上。同时,也应该不时的回回头看一看老成都,知晓我们从何处来,那个来处有些什么必须继承,以充实我们的精神文化。这里推出的老成都系列一套六种,立意在斯,正中下怀,所以乐为之序。
    
   忆我儿时善病,病重吃药,病轻叫魂。叫魂就是招魂,古代流行,屈平写过。其事有趣,不妨述之。叫魂仪式须在天色黄昏以后举行。届时,母亲牵我庭院角落蹲下,烧香插地,喃喃祷告之后,阴嗓小声唤道:“九娃子咧,骡骡马马吓掉的魂回来没有?”我就低声答道:“回来了。”又唤道:“九娃子咧,过桥赶船吓掉的魂回来没有?”又答道:“回来了。”再唤道:“九娃子咧,放炮打雷吓掉的魂回来没有?”再答道:“回来了。”这样络绎唤答,内容尚多。此时庭院寂静无哗,听那唤答之声,仿佛来自旷野,意境凄凉。这当然属迷信活动,甚不可取,仅具民俗学的研究价值而已。
    
   准此,我今为成都人叫魂:
    
  “成都人咧,麻辣烫鲜吃掉的魂回来没有?”
  “成都人咧,买彩摇奖挤掉的魂回来没有?”
  “成都人咧,麻将扑克赌掉的魂回来没有?”
  “成都人咧,拉帮结派斗掉的魂回来没有?”
  “成都人咧,提劲打靶吹掉的魂回来没有?”
  “成都人咧,追星赶潮跑掉的魂回来没有?”


 楼主| 发表于 2018-8-7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店00.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