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峰乡地处青川县东南部,辖4个行政村,其中建卡贫困村2个,全乡目前尚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3户1098人。为切实办好农民夜校,助力脱贫攻坚,该乡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聚焦传统“农民夜校”群众组织难、课程选择难、时间统一难等弊病,探索将农民夜校与手机、电脑、电视“三屏”有机融合,建立了全覆盖、全时段、全开放、全包容的网络夜校,真正实现了时间灵活、自主选学、效果增强的目标,受到广大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屏融合”创新夜校新阵地
为实现 “群众365天有需求,夜校365天有响应,教师365天能服务”的办学效果,基本满足农民群众求知、求富、求乐的需求,去年以来,该乡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实现夜校学习的常态化、生活化、共享化着手,创新开展网络夜校建设工作。
一是与智能手机融合,学习交流实现经常化。2017年年初,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实地调研论证,建峰乡尝试把智能手机作为夜校传播知识的一个突破口,开通了“建峰乡农民夜校”微信公众号,开办了惠民政策、实用技术、生活百科、健康卫生等在线学习板块,同时设立“一点到村”二级子栏目,直通4个村级微信公众号,形成了“1+4”农民夜校微信服务格局,将农民夜校的覆盖宽度进一步延伸到了党员群众的“掌中”,有效解决了农民夜校办学参学率不高的问题,受到大家(特别是外出务工青年)的欢迎。建峰乡碾子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常年在家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比如,碾子村一组精准识别户李安成家里就只有父女2人,女儿在建峰乡场镇读初中,李安成本人是家里的唯一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家里没有政策明白人,他家“一建三改”工作一直无法开展。今年初,在学习了“建峰乡农民夜校”微信公众号推送的 “一建三改”具体政策后,李安成主动联系村“两委”,并委托村委会组织施工队帮助其实施“一建三改”。为了避免出现“只是自己学、没有老师教”的现象,建峰乡专门开设在线交流板块,将24名农民夜校教师信息录入到数据库,方便党员群众与夜校教师互动交流。群众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时,既可和夜校教师进行在线交流寻求帮助,又可留言给夜校管理员,由管理员将问题分类发送给相应专业的教师进行解疑释惑、一对一辅导,为大家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师资保障。
二是与数字电视融合,夜校教学实现生活化。为了切实解决一些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形,建峰乡又把着力点放在了普及率达100%的数字电视上。结合青川县雪亮工程建设,通过与县广电网络公司对接、协商,该乡又把农民夜校“搬”到了广电网络电视的 “互动主页”上,在广电网络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帮助下,建峰乡在广电网络机顶盒“互动主页”开辟了“农民夜校”栏目,同步上传了“农民夜校”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惠民政策、实用技术、生活百科、健康卫生等音视频学习资料,并与“全国远程教育网”“共产党员网”“广元党员e家”等网站链接,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数字电视达到学习目的。老党员王德明现已60多岁了,,他通过在电视上收看夜校发布的技术培训类视频,自学了人参栽植技术,种植人参20余亩,并主动给本村的贫困户讲解人参栽植和管护技术,主动联系3户贫困户帮助他们指导产业,去年被村党支部评为夜校学习先进个人,成为了建峰村党员致富带头人。
三是与电脑终端融合,课件资源实现共享化。农民夜校教学,离不开对教材资源的合理运用,教材资源用的好,往往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这样的想法,2017下半年,建峰乡投入4万余元,购置2套“小鱼易连”远程视频设备,在中心村搭建了全县首个远程实景教学系统,该系统运用电脑互联网技术,可以对夜校的每堂集中教学或者现场教学进行实时无线直播,同时直播结束后,系统还可以自动将直播内容保存并上传到电脑数据库作为课件,方便党员群众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或数字电视进入数据库,点播收看,避免了重复授课、提高了学用成果转化率。枇杷种植是该乡的重点产业之一,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2017年建峰乡计划在全乡开展一次全覆盖的枇杷种植管护技术培训,但由于需要培训的人员太多,其余各村因交通不变等原因,全部进行现场培训不太现实。建峰乡就运用“小鱼易连”远程视频设备在中心村农民夜校进行了直播授课,其余三个村组织收看了直播教学,其新颖、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大家直呼过瘾。通过这种方式,该乡还进行了肉牛养殖、天麻种植和茶叶栽植等技术培训。利用这套系统,建峰乡还将县委组织部党管中心制作的30余件“乡土”电教视频课件、涵盖扶贫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技能等100多件文字资料拷贝到了数据库,实行课件资源共享,在夜校阵地组织集中学习时,夜校教师也可根据群众不同需求,随意点播相关课件。
“三管齐下”打造运行新模式
为确保网络夜校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建峰乡坚持把管理和运行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在创新运行模式、建强管理队伍、抓实宣传推广三个方面下功夫,较好的实现了运行管理科学化、合理化。
一是全面推行“AB岗”运行模式。从中心校到各村都分别明确一主一副2名人员作为网络夜校管理员,确保工作的连续性。比如:乡这一级的管理员就是建峰乡党委副书记苟文凯和组织员张正浩。平常工作以张正浩为主,遇到张正浩有事外出或其他情况,苟文凯就及时替补上去,解决了“一人缺岗,夜校停播”的问题。同时,该乡还提出“A岗”负责制,即担任A岗的人员要对网络夜校的管理运行维护全面负责,倒逼管理员在信息发布、审核等工作中,严把政治关、责任关,确保了工作的严谨性和安全性。
二是重点打造“两化”管理队伍。网络夜校的搭建说起来简单,但是要真正用好用活,特别需要知识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因此,该乡重点从年轻化、本土化的拥有较高学历的优秀青年人才中选育管理人才,特别是返乡创业大学生、青年致富带头人、年轻村级后备干部等,他们既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又熟悉本地党员群众的学习需求,他们的参与既解决了管理难的问题,还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对网络夜校模式的认可度。目前,建峰乡的网络夜校管理员一共有7名,其中返乡创业大学生1人、青年致富带头人2名、年轻村级后备干部4人。文化程度都达到了中专以上水平。
三是 “一上二带”抓实宣传推广。夜校开办效果好不好,关键要看群众知晓不知晓。为了把网络夜校的宣传推广落到实处,建峰乡坚持围绕“一上二带”下功夫。“一上”即组织服务队上门服务。该乡幅员面积较大、群众居住比较分散,上门服务是推动夜校网络化最直接最快速最有效的工作方式。为此,建峰乡成立了以乡上包村干部为队长、村组干部为队员的服务队,重点围绕电视端网络夜校的推广使用逐户开展指导、培训,并将落实情况纳入乡村干部个人年终考核内容。“二带”即党员干部示范带动和家人亲戚演示推动。如今,家族式微信群已十分普遍。特别是在农村小至二、三人的小家庭,大到十几、几十人的大家族,基本都建立了日常交流问候的微信群,建峰乡以此为切口,广泛动员党员、村组干部以及每户的“政策明白人”在各自的家庭群里推广订阅“农民夜校”微信公众号、分享网上课件,借助身边人影响身边人,取得了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效果。
“三位一体”形成办学新格局
网络夜校灵活、便捷、高效的特性,让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彻底改变了“农民夜校就是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旧式思维,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加入到网络夜校中来,形成了夜校教学、群众脱贫、干群互动“三位一体”的生动局面。
一是夜校教学有了新载体。建峰乡利用数字电视、电脑和智能手机搭建的集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网络夜校”,真正把虚拟的信息平台做成了实实在在的服务平台,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是群众脱贫增添新动力。利用“网络夜校”灵活便捷覆盖面广的特性,建峰乡通过“见缝插针”推送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群众在业余时间打牌、喝酒的现象,有效激发了大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大家的感恩意识、自强意识进一步增强。
三是干群互动增加新途径。建峰乡通过“农民夜校”微信端收集意见、建议,适时推送群众需要了解惠农政策和党委政府工作动态,让群众“零距离”了解到了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通过随时随地在线交流的方式,实现了干部群众的零距离交流,进一步强化了干群互动,促使干群关系更加紧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