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恩阳河,有一条发源于广元深山的河流,绕场而过。距离镇上约两公里处有一河滩,形状似琵琶,故名琵琶滩。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一位仙女怀抱琵琶来到义阳 山普贤寺与尼做伴。她饱赏义阳山周围的风光,谱写了一首弹唱曲:“义阳山,高又高,青天作草帽,白云似围腰。恩河蜿蜒东流去,两岸炊烟随风飘,渔翁执钓江边走,樵夫山上把柴挑。花儿满山开鸟儿林中叫,人间风光真美好!”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仙女弹动琵琶,唱着委婉动听的歌曲,把人们送入了甜蜜的梦乡,所以人们把她称为琵琶仙女。 一天,仙女看见山下一个农夫在地里劳作,她来到田问询问这位农夫的身世。这农夫姓张,在兄弟间排行老二,故称他张老二,今年刚40岁。家中四口人,妻子张黎氏,前年上山割草,不慎摔伤,无钱医治导致半残,不能下地干活,只能在家料理家务。有-女名叫春燕,年方16岁,在家纺线、养猪。还有一个儿子名狗娃,年方7岁,年龄虽小,天天都要割草捡柴。仙女见张老二手执铁锄一锄一锄地锄地,汗如雨下,间道:“你为何不用牛耕地呢?”张老二叹了一口气说:“哪有牛啊!我租的李胖子的土地耕种,每年交了地租,连口粮都不够,哪有钱去买牛呢!”仙女听了十分揪心,原来人世间苦多乐少,暗暗思量要帮张老二一把。到了夜间,她将恩阳与兴隆场之间牛项颈的神牛叫来,“神牛,神牛,你可怜那张老二的艰辛,帮他犁犁地。”神牛点点头,一夜之间,将张老二未耕完的地全部耕完。第二天清晨,张老二扛着锄头走到田间一看,喜出望外,自己的地怎么全部耕好了呢?真是老天爷关照,向天深深地作了一个揖!突然记起昨天从普贤寺下来那位姑娘和他聊天的情景,心里明白了,这位姑娘是位仙女,一定是她帮助了自己。于是他朝着普贤寺又深深地作了一个揖,高高兴兴地回家向妻子、儿女说了这件惊人的喜事,全家人皆大欢喜。正在全家高兴的时候,只见李胖子的管家李二楞带上一个跟班闯进门来,恶声恶气地说:“张老二,我家主子盖房子上梁,需要面粉蒸包子,叫你磨一百斤面粉,明儿一早送到府上,误了事有你的好受。”张老二跪地说:“管家,给主子磨面是应做之事,只是这时间请宽限一些,我家没马没牛,光靠人推,今天实在办不到呀!”李二楞把袖子一甩:“给老子连夜连晚地磨吧!”转身扬长而去。张老二与妻子、女儿再三计合计,实在难办。张黎氏说:“当家的,你上普贤寺去求那位仙女再帮我们一把吧。”张老二想了想,只有如此。便走出家门,直奔普贤寺。到了寺内,到处寻找,连那位好心姑娘的影子都见不着,心中十分着急,拖着沉重的脚步,朝回家的路上走去。当他下完第二个台阶,忽听有人呼叫他的名字,仔细一听:“张老二回去将石磨打扫干净,自有神人相助,不用焦虑。”他听清楚后,高兴得不得了,脚步轻快,很快回到家中,将李胖子存在他家的地租麦子洗净晾干,打扫好石磨,作好准备。夜幕降下来了,山里农家寂静无声,突然,张老二屋旁的石磨转起来了。这是仙女将山下水驴沟的神驴遣来相助。一夜工夫,百斤面粉磨好了。张老二一早将面粉送去李胖子府上,又算过了一个难关。 一天夜里,琵琶仙子刚拨动琴弦,弦断了,料知有不祥之事,静心察看,张老二家中传出了哭声。仙女到张家,一家人面面相觑,泣不成声。仙女问道:“张二哥,二嫂子,你们啥事,如此伤心?”张老二说:“今天狗腿子李二楞来家收租金,利滚利,说要给五两银子,明日一早如无银子,就要春燕去李胖子家做丫鬟。我哪来的钱啊!”仙女说:“给他银子就是了,我帮你给。”张黎氏说:“我怕给了银子还要打春燕的主意,还是要把春燕带到别的地方去躲一躲,不然这孩子就进火坑了。”张老二说:“我妹子在南充做小生意缺人手,曾捎信来叫春燕去。”张黎氏哭着道:“哪来的路费哟。”仙女说:“这好办,你们等等。”她走出张家,在地里捡起了一块小石头,放在左手心中,右手一点,这块石头变成了一块纹银,再用手向马鞍铺一招,一匹神马腾空而至。然后叫出张老二一家,把银子交给张老二,并叫张黎氏为女儿收拾几件衣物。仙女向神马嘱咐道:“你把这介小女子平安送到南充,找着她姑妈才算完事,重托了。”神马摆摆尾,驮上春燕朝南充方向驶去。第二天李二楞带上跟班来到张家,张老二向他交了银子,李二楞在屋里屋外察看一番,然后恶狠狠地间了一声:“你女儿呢?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用脚将一条板凳踢翻在地上,带上跟班走了。张老二的遭遇,经过这位仙女的神奇相助,均是化险为夷,遇难呈祥。人们议论纷纷,整个义阳山周边,传得沸沸扬扬。此事惊动了土地神,土地神一肚子怨气,觉得在我的地盘上千这么多好事,连招呼都不打一个!但土地神对仙女又无可奈何,只好跑进巴州城向城隍爷禀报。城隍爷随即上天向玉帝告状,玉帝一查,确有仙女私下凡尘,便派出天兵天将,来到义阳山,押仙女回天宫问罪。当仙女离开义阳 山时,心中挂念着人世间的苦难,于是将怀中的琵琶从空中扔下,投入恩阳河中,随即化为琵琶滩,琴声化为流水声。从此,这个滩上的琵琶声音一直不断,向过往行人诉说人间不平之事,奉劝行人济困行善。(转自:https://www.sharexbar.com/post/1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