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093|评论: 0

美食之路上的坚持:“陈智源锅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31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3年退伍返乡,乐至县良安镇的陈志刚利用自己的手艺,做起了锅盔的买卖。历经15年,在县域风味美食的路上,秉承着信誉和良心,他越走越坚定,扎实着前进路上的每一步路。
0.2.jpg
退伍老兵,打造品牌锅盔
陈志刚做锅盔的手艺和经历,最初源于部队服役时,作为炊事兵的他,在内蒙学会了制作格式面点和内蒙古锅盔。几年累积的经验,给了他一定的信心和基础,回乡后,他在家乡乐至县良安镇街上,做起来锅盔的生意。
从最开始的默默无闻,每逢集市人多推着小车卖锅盔,到后来的小有名气,拥有了自己第一家铺面。陈志刚的锅盔,经历了摸爬滚打,除了注重自己锅盔的取材、用料,制作工艺上,陈志刚也在不断精进。
不满足于一家之长的他,专门到成都市新都区“食品之乡”——军屯镇,学习军屯锅盔的制作工艺,以确保制作手艺的精湛和味道的正宗。他笑道:“曾经为了更好地学到老师傅们的制作手艺,买了近半个多月的锅盔,通过品尝,把握火候和口味。”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良安锅盔。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他亲手制作了3000个锅盔,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抗震救灾,得到了灾区人民的认可,更因此结缘台湾慈善佛教基金的佛教大师,为其赐名“智源”,自此“陈智源锅盔”作为地方特色名小吃,开始在资阳市范围内崭露头角。在第一届资阳美食节被评选为“资阳名小吃”,更获得了资阳市餐饮协会、资阳市旅游协会的大力支持和推荐。
0.5.jpg
生态护航,文化赋值
打出名号的陈志刚,没有得意于一时,他知道,作为地方特色小吃,相比于其他全国知名小吃,他还相差甚远。
为此,他将现代化绿色生态理念和自己艰苦创业的励志经历注入到自己的锅盔品牌中,为其增加浑厚的文化内涵。
0.3.jpg

0.7.jpg
既然是纯手工制作,那么内在的馅料也必须是健康、绿色的。陈志刚利用家里的几亩闲置地,为锅盔打造“花园式”原料产地。通过种植莲藕、南瓜、无花果、佛手瓜等蔬果,实现锅盔原料的自给自足,并根据蔬果特性制作不同口味的蔬果系列产品——藕粉肉丝包、南瓜麻花、无油无花果锅盔、千层迷你无花果锅盔,更联合特色家庭农场,引入榴莲、火龙果等特色水果,制作风味独特的锅盔和月饼。
0.1.jpg
在乐至第九届美食烧烤节上,陈智源锅盔火爆乐至特产馆,前来品尝和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尽管天气炎热,他仍然保质保量的新鲜制作,让慕名而来的客人们一饱口福,尽享美食。
此外,今年陈志刚更尝试探索其他品种的原生态农特产品,原生态佛手丝茶、树莓尖茶、葛根干片茶、荷叶嫩尖茶,将绿色生态以体系化发展模式,进行推广和延伸。
进入8月,陈志刚又前往甘孜藏族自治州,开启了他的“寻找山货之行”。在海拔3000-4000米的藏区高原,寻找“菌中之王”——松茸。他说,松茸作为高山林区独有的地域特产,其优质、绿色、无污染的特性,正契合了自己绿色生态理念。
0.4.jpg
对陈志刚来说,高原反应和旅途中的艰辛,都不算什么。在他看来,这是一次探索和冒险,更是一场跨地域的交流碰撞,陈志刚希望在藏区传统深厚、淳朴的文化和习俗里,能够找寻到他一直执着的文化理念,发掘更多绿色生态产品,带给人们不一样的体验。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