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什么角色被人们记住 ——景龙呈事迹有感 通江,位于四川东北部,古属巴国,是红四方面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川陕苏区首府”的所在地。在这里,埋藏着一个个为共和国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红军战士英魂。继承革命先辈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久前,一个叫“景龙呈”的名字,以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党员干部的形象,重新诠释了什么叫“红军精神”!什么叫“巴山忠魂”!(搜狐网 景龙呈,巴山魂) 2018年4月20日,景龙呈的年龄永远的定格在了42岁,他桌子上的工作笔记停留在4月19日,短短几个月,这个名字响彻巴蜀,他以什么样的角色被人民记住? 作为儿子,他可能不太称职,母亲生病住院时,他也只陪护了短短两周便前往扶贫一线,因为他说“脱贫攻坚更需要我”。 作为丈夫,他可能并不合格,出事前半小时还提醒相濡以沫的妻子要按时吃药,但这次他最后却食言了,没有再回来。 作为父亲,他可能充满愧疚,儿子已经初中毕业了,但他陪伴儿子的时间却少之又少,连计划帮助儿子填报中考志愿的愿望也永远实现不了了。 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他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他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共产党人要守得住底线,他是同事和朋友口中的“铁脑壳”、“铁局长”,对违法违纪事件铁面无私,只讲原则不讲情面,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也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线索,清廉、担当是他的标签。 作为一名人民公仆要当个“乡里人”,他跟村民同坐一条板凳,长期行走在脱贫攻坚的最前线,一身迷彩服、一个水壶、一双解放鞋,自己种菜、自己下厨,一点点拉近跟土门村村民的距离;建班子、强制度,一步步打开了工作新局面;拉项目、搞产业,一点点的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他还慷慨的将自己的工资和积蓄借给村民,帮助群众实现脱贫。 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也许错过了在家里当个孝顺儿子、亲密爱人、和蔼父亲,但他在土家村人心中、在同事朋友心中、在我们千千万公职人员心中,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共产党人永远被我们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