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清晨看到一则新闻:【因在开学典礼上微笑被老师扇耳光,高中生校内跳楼自杀,生前曾让父母生二胎。】9月15日,安徽省黄山市歙州一名高二学生小垚在校内跳楼自杀,事发前他曾给母亲电话,希望父母能生个二胎替自己尽孝,并和母亲告别。等父母赶到学校时,孩子已经不幸去世。据了解,小垚在开学典礼上因微笑,被学校训导主任方某当众打了三耳光,晨会结束后,小垚继续被老师叫到办公室批评、罚站一上午。之后,小垚跳楼自杀。(信息来源于《看看新闻》)
今年9月1日开学之初,才发生几起因暑假作业未完成,学生跳湖跳楼自杀事件,在网上一百度,满版皆是此类消息,原本愉快的开学第一天却成了黑色开学季,实在令人震惊。
一些人或许又要吐槽了,现在的学生不好教,不敢管,碰不得摸不得骂不得,心理又太脆弱,动辄跳楼,将来走向社会如何生存?还有一些人,将“现在老师不敢管,家长不愿管,将来监狱会管他”、“别逼着老师放弃你的孩子”、“严师才能出高徒”“复旦大学教授:不打不骂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等这样的文章,直接拿来断章取义地理解,把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等同于严师的尽职负责,让那些被暴力的孩子家长们哑口无言。
不可否认,学校里确实也有一些学生上课无视老师、无视纪律、下课欺凌同学,这些人往往是有背景的。但奇怪的是,这些老师往往拿嚣张的敢顶撞老师的学生没办法,倒是对那些一惯乖巧听话偶尔调皮的学生暴力恶语相向。而往往造成心理阴影、自杀轻生的也多是这部份听话的学生。说得不好听点,这真叫欺软怕硬。
家长如果对体罚学生有微词,那好吧,就任其在学校自生自灭。于是,一些文章就指导着这群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教育工作并非非此即彼、非黑即白。这只是一些不负责任、渴望整齐划一批量生产复制业绩、却又急功近利的人的托词罢了。
小垚走了,连进监狱改正的机会都没了,更没有给自己机会体验成长路上的酸甜苦辣。
有些错可在以后纠正,而有些错却无法挽回。
当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当最后一根稻草压死骆驼时,难道仅仅去责怪那最后一根稻草?
或许打人的方某认为小垚的微笑挑衅了学校领导的权威,立马甩几耳光表示权威的不可侵犯,或许这样并没有让小垚心服,便继续采取罚站的方式处罚。不知道小垚内心一上午在作怎样的挣扎,但他一定在屈辱与尊严两者间纠结徘徊过,最终,他选择了尊严。
早上,孩子郎读课文《梅花魂》后,叫我签字。“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看到此,想到小垚,不禁寒从脚下生。自古以来,忍辱负重、逆来顺受都被赋予成了传统美德,退让是宽容大度、服从是乖巧听话。却很少有教孩子们在遭遇暴力或欺凌时如何正确地反抗说“不”。当忍让达到一定程度时,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小垚,最终选择了后者。
我上小学时,有几幅画面至今挥之不去。同桌的字典丢了,老师反复问是不是我拿了,我说没有,那你钻桌下干什么?干什么?我记不得了。只好顺着问话胡乱编了个事,捡笔。再问,什么也说不出了。原本没偷字典,如何能编得圆满?我的沉默最终遭致一顿暴打。午休时,夏天很热,我侧身躺在课桌下的地上睡觉。老师走过来,停了几秒。我委屈得流泪,却不看他。
还有,老师叫我读“硬”这个生字,我读成“更”,再问读什么,我已经知道读错了,却不知道正确的读法。老师挥着教鞭,气急败坏地在我脸上火辣辣地留下了几道深深的梗。满心恐惧的我终究还是不知道这个字如何读。
暴力教育,除了发泄自己的情绪之外,带给孩子的是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伤害。而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在心平气和的沟通交流之中。
我从小就是一个很乖巧的孩子,只知道听话和逆来顺受,在我小小的世界里,挨打是一种羞耻,说出来更丢人。我没告诉父母,也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怎么做,我没有去思考过谁是谁非,更没有想过可以对老师的错误行为做出反抗。虽然遭致这样的冤屈和惩罚,但那时候我却从没有过轻生的念头。是因为父母对我的宠爱让我忘了疼痛,还是我生活得太囫囵,又或许都有。
敢于对身边的错误说不,这既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也是拒绝对恶的服从。
孩子的成长都是头一次,如果说教无用,如果不是原则性的大错误,能否多一些爱和耐心,让孩子慢慢学会承担责任。对于孩子,如果自己无力改变对方的错误,逃避不了环境,那么自己一定要有正确的是非观,要勇敢地向对方说不。无论对谁,都要学会思考和分辩;无论何时,都要学会做一个清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