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选择自由,你会在怎样的城市定居?
城市研究学者理查德·佛洛里达曾在《你属哪座城?》中给出问题的答案:资金总是流向回报最高的地方,而人才总是流向最有机会的地方。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数十万高学历人才用脚投票的结果,正在向我们展示一座中国西部城市的强大实力。
对于那些胸怀梦想的年轻人来说,成都的“机遇”,正是未来可期的创新活力与创业潜力。
今天,2018年全国双创活动周开幕。这是自2015以来,组委会第一次将主会场设在了西部地区。
而这一次,成都又是主场。
01
机遇: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乐土
2018年元旦当天,《第一财经周刊》就以新年特刊的形式,讲述了成都新经济领域创业者的优秀案例。
长达24页、近2万字的专题报道、5篇深度稿件,力证着这座“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在全国创新创业大潮下的快速崛起。
不管何时何地,创业的前提一定是人。
而从2017年人才新政实施至今,成都已经凭借“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吸引了超过30万名高学历人才来蓉落户定居,全年从省外流入的常住人口更是高达46.6万人。
今年4月,成都首个“蓉漂人才日”拉开序幕。
源源不断的创业者、青年人才聚集,或许都与人们长久以来对成都这座“休闲之都”一贯的好感不无关系。
但更为重要的是,这座城市对人的吸引力,已经不再局限于美食美景和悠闲的生活方式了。
如今,胸怀梦想的年轻人,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定居城市所带来的“机遇”,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上的。
而物价攀升、交通拥挤、就业饱和……一线城市普遍存在的大城市病,总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这时候,“新一线城市”的诞生就显得格外的恰如其分。这里不仅意味着比一线城市更加舒适合理的生活方式,同时还能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加丰富的可能性。
当一个机会越来越多,生活又更为舒适的城市出现,它的人气暴涨也就不再令人意外。
更何况,它还是被普遍认可的“新一线城市首位”。
02
环境:市场与政策并驾齐驱
“城市所能创造的环境,是留住创新人才和企业的首要因素。”
美国工程院院士邓文中曾在成都参加海科会时谈到,一座城市之所以能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创新创业,核心就是环境。
对于企业和人才而言,“机遇之城”成都,又有怎样的环境优势呢?
2014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时代的号召,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掷地有声,创新创业的新浪潮从此在成都掀起。
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现场。(新华社岳月伟/摄)
随后,这座对新事物极具包容度的城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风口上勇立潮头,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创新发展的奇迹。
而奇迹的背后,是成都全力营造全民双创氛围的决心和魄力。
说到成都的双创,“菁蓉”几乎成了代名词。高新区“菁蓉国际广场”、天府新区“天府菁蓉中心”和郫都区“菁蓉小镇”,三大众创空间引领区各有侧重,共同推动着成都双创品牌的形成。
天府新区、郫都区、四川大学、中国电信(成都)、新希望集团,5家获批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单位,正以厚积薄发之势,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双创虹吸效应。
天府新区是成都五大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之一。(新华网王钒/摄)
据统计,成都目前已经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200家,面积达到594万平方米。
今年8月,成都市发布的《推进双创平台提能增效实施方案》中,更是提出到2022年要建成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和孵化器36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到1500万平方米,形成全域覆盖、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示范带动、全国领先的创业支撑体系。
如果说市场氛围是助力创新创业的“源头活水”,那么良好的政策环境,则是承载一切的“河床”。
今年6月,成都市召开史上最高规格的对外开放大会,会上关于着力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典范城市的提议,态度坚决,刻不容缓。只为了营造出“尊重科技创新、尊重价值创造”的社会氛围,为潜心科研的创业者保驾护航。
除此之外,一大批双创政策陆续释放出巨大的红利,在开放包容的环境影响下,成都市创新创业的成果正在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到每一位双创参与者。
03
成绩:“蓄势燎原”的双创答卷
“众创中国,蓉创争鸣。”
以2018年全国双创活动周落地成都为横切面,有媒体评论称:双创星火,已在成都蓄势燎原。
是否燎原我们尚不可知,但这场以人才蓄势、以环境搭桥的双创星火,确实为成都带来了十分亮眼的成绩单。
我们先来梳理一些最直观的奖项和数据。
近年来,成都经济总量每年净增15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7.9%,2017年达到1.39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接近1万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18.8%;全市5家单位获批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各类市场主体年均增加35万余家……
作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可以说是成都市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在这里,创新创业企业共有62680家,今年上半年新登记的各类型市场主体多达18882户,相当于平均每14分钟就有一家市场主体诞生。
2018全国双创活动周成都主会场——“菁蓉汇”。
官方数据显示,作为创新创业交流对接活动平台的“创业天府·菁蓉汇”,仅三年半就举办了620余场系列活动,带动社会创新创业活动5500余场,近840家创投机构、21300家创业企业及团队、68余万人参与。
另据统计,成都目前已拥有各类人才近500万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8人,“两院”院士33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33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94人。
社会财富与杰出人才的集结,又为成都的双创发展带来了数不清的荣誉标签:《福布斯》杂志的“未来10年全球发展最快城市”第一位,《财富》杂志的全球最佳新兴商务城市、“中国十大创业城市”以及“大学生和青年求职者吸引力城市”第一名……全部花落成都。
此外,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中,成都入选“海归就业创业最爱城市”,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城”。
海归就业创业最爱城市排行榜。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成都,这一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创新创业行动,已然成为实现个人发展、企业需求与城市未来的全新引擎。
今天,来自国家30多个部委、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20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近1000名代表悉数抵达成都,共话全国创新创业的新发展、新未来。
尽管寒露节气刚过,成都迎来一场秋冬交接的气温骤降,但全国双创活动周的热度依然高涨。
一如那些扎根成都、全力以赴的创业青年们。
(资料来源: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都日报,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来源:新华网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