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596|评论: 1

张坝铁索桥:百年遗存述说曾经的辉煌 原载《今日邛崃》2018年10月19日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19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SC00778.JPG
张坝铁索桥:百年遗存述说曾经的辉煌
高祥君 /

  这次到茶园乡调查,经常听到当地村民提起张坝铁索桥,从言谈中了解到:这座虽已不复存在的古铁索桥,它曾是古蜀茶马古道西行的一处咽喉要道。在邛崃《民国志》中就有:“城西北四十里茶坪坝,由观音崖过铁索桥之大路。…过茶坪坝十里有懒板凳,腰店也。路通大兴场(现大同乡)、石子坡。”的记载。
  原来在邛崃茶园乡的张坝邛崃茶园乡的张坝与大邑新场镇(古称清源市)的观音崖之间的江河上横跨着一道铁索桥,邛崃人习惯称它“张坝铁索桥”,而大邑人喜欢叫它“头堰铁杆桥”,桥北属大邑管辖,铁索桥和桥南归茶园乡张坝村管辖。
  在走访时,张坝村989岁的李映昆老人告知:张坝铁索桥何时所建不清楚,但记得民国24年(1935年)涨洪水冲毁了铁索桥,不久买了同时被冲毁的新场索桥的铁索而重建,复建桥长113米,宽3米;南北桥头的两幅对联是他的高祖李耀文题写,分别是:“虹遮波里月;蜃掩浪中天”“效李冰遗则;法郑桥留规”;此桥一直用到2011年被洪水吞没,其间有过几次桥面维修。
  一路寻问,来到张坝村鄢巷子的江河边找到了铁索桥遗址——南岸桥墩。红砂石条砌成的桥墩与引桥连为一体成三角斜坡状,直立江边的一面垒18层条石,高约6至7米;顺引桥坡面而铺设的长条石上,一道道铁索磨出的印痕清晰可见;3米多宽的引桥底沿与路基的衔接处,用于固定桥面铁索的“U”字形铁卡口倒插入石隙间纹丝不动;铁卡口与旁边尚存半米多高、4厘米粗的铁索杆一样,虽历经几百年风雨却无一丁点锈斑,足见当时锻铁技术的精湛。插入石隙的铁卡口和条石上的凹槽印,证实了村民们的讲述:此桥架设了10根铁索铺成3米宽、一百多米长的桥面,左右两边距桥面一米多高处各架一根4厘米粗的铁索栏杆。据说,最早索桥使用的是环环相扣的链形铁索;后来,铁链磨断了,就将铁链锻打成条状铁杆。所以,人们又叫它“铁杆桥”。因桥北在新场头堰引水口上游,故大邑称此桥为“头堰铁杆桥”。
  绕道谢家坝大桥,于河北岸观音岩下游几十米的一排房屋空隙间,我们找到了原铁索桥北岸遗存桥墩,一根齐腰高的石柱上斜架着一截4厘米粗、近2米的铁杆保持原貌,证实了原来铁索桥的存在,它翘首南望的姿态给人以无限遐想。
从《大邑县志》(1991年出版“头堰街始建于明代,……古街以上200米有观音岩,古索桥(2011年7.3洪水中被冲毁)”和“清嘉庆元年(1796),新场头堰铁杆桥始建,长75米,宽2。嘉庆十五年(1810年)桥被大水冲毁,后复修。”的记载中,我们知道了“张坝铁索桥”的准确始建时间。
  这座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的张坝铁索桥,在茶马古道西线的咽喉要道上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虽然,它在历经215年的风雨沧桑后,2011年7月3日的洪水吞没未再重建,但它遗存的铁索桥墩仿佛还在向人们述说着铁索桥曾经的辉煌。
浠庢睙鍖楁湜寮犲潩閾佺储妗ュⅸ.JPG 閾佸崱鍙d笌寮曟ˉ鍧 鎻掍簬鐭抽殭闂寸殑閾佸崱鍙 閾佸崱鍙 寮曟ˉ鍧$煶鏉′笂鐨勫嚬妲芥竻鏅板彲瑙 寮犲潩鏉戦劉宸峰瓙娌冲哺鐨勯搧绱㈡ˉ妗ュⅸ.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9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北的铁索桥护栏铁杆
姹熷寳鐨勯搧绱㈡ˉ鎶ゆ爮閾佹潌.JPG
江北铁索桥上游几十米的观音岩
姹熷寳鍘熼搧绱㈡ˉ涓嶈繙鐨勮闊冲礀.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