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正在参观应激蛋白HSP90调控涡虫再生
科技创新的未来在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所必备的许多重要素质在基础教育时期就已埋下“种子”。如何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童接触科学知识?如何利用科技更新教学手段,开发学生创意思维?如何以科技教育为载体,发现、孕育培养人才苗子,吸引优秀学生投身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双创周上的创新星空间展区,用科技创新教育,成为双创周活动现场最受青少年欢迎的互动体验区。
七中学子发现涡虫再生奥秘
很少人会注意到一种叫涡虫的生物,它们大多生活在溪流浅水处的石头下面,昼伏夜出,只有米粒大小。但18岁的邹普越却对它很熟悉。双创周上,成都七中高三学生邹普越带着他和团队的研究成果亮相。原来,小小的涡虫在切断头部尾部后可以原模原样地长出来,是因为HSP90应激蛋白,而这种蛋白在人体内也存在。
“人体肢体再生和神经损伤修复一直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我希望未来能让人类拥有像涡虫一样的再生能力。”邹普越说,他猜想,未来这项发现或可应用于再生医学。邹普越说,实验团队还有两名同学,整个暑假,他们都泡在学校的实验室。今年8月底,这个项目获得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人来人往的展区里,邹普越的展位吸引了很多人的好奇驻足。“能不能真的应用?”是大家最大的疑惑。邹普越说,他马上就要上大学了,心仪的专业是生物,他将用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的专业学习来求证并回答大家的问题。
(节选于成都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