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801|评论: 1

吴俊凯:教育随笔之一

[复制链接]

                               教育随笔之一


                                 口吴俊凯


   最近,连续读到一些相同的情节,几位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化巨匠,其文化的乳汁,都与他们祖父有关,都存在祖父文化孽爱的事实。

   宋代人苏轼,从小就在他爷爷的怀抱中成长,他爷爷教他诗句,给他讲故事,稍大一点,还教他读四书五经,还教他做点短诗。明代人王阳明,少年启蒙经历,与苏轼差不了多少。清朝末期名山人吴之因,其启蒙与苏轼与王阳明也没有两样。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这种祖父启蒙孙子并让其成就非凡的文化事实,是中国文化传承中不可忽视的一大景观。


   这样的文化连接过程,有几点值得深思。巨匠的出现,大凡要有深厚的家学渊源,要有几代人的文化积淀。巨匠的童年通常要有文化导师的引导,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导师,必定是人间贤良,学识博杂,学问了得,德行高远,让巨匠一启蒙,就站在高高的起跑线上,早早就位于成材的跑道,不偏不离。在这几位巨匠的启蒙中,过早地有了先辈的宿愿和期许,目标明确,那就是要在科举制度的实践中夺得桂冠。这几位巨匠,都身负门楣生辉的重要责任,这种责任像一粒种子,种在巨匠们幼稚的心田,经家学的不停浇灌,枝繁叶茂,一路引领着巨匠的成长。这些巨匠,童年的玩具除了书籍,还是书籍,他们在书海中滚爬,在书海中寻得乐趣。


   可见,蒙学在人的成材过程中,是何等重要,并非可有可无,特别是在文化的修行上,不可小视。文化修行,要放开手脚,放开眼光,放开思想,多读一些中国文化中有厚度有启悟的精典著作,让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成为成功的基石。在启蒙过程中,若忽视了阅读,忽视了对精典的阅读,文化成就往往平平。中国的大学教授,可以说,以万来计吧,但大多数怎么样?成就杰出的有多少?原因何在?不言而喻吧。除了一些个人因素之外的限制,自身积淀不深是主要原因。我曾经与一位大学教授交流,都江堰是中华文明,还是人类文明?起先,他坚持是中华文明,后来他同意是人类文明。这之间的变化,让他有所悟得,似乎于问题的思考另有蹊径了。


   有时,我看到一些儿童读物,以文化读本自居,几多厌弃之情,涌上心头。因为,这些读本,将古代丰厚的文化知识,分割得血淋淋的,东一绺,西一束。我看到这些在书店里还抽搐不止的读本,真有些不快活。今天,印刷术发达了,可以随意印刷,成本低,价格廉,所以,拼凑分割成了有些编者选揖读本的最佳路径,将系统的整体启悟剃剥得唯有残渣剩汤。因此,今天的少儿读本,成了成年人咀嚼后又喂向儿童嘴里的物什,永远缺失原汁原味,文化的原生态不见了。之前,我翻了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读物,这应是几岁儿童的读物。但放之今天,有多少人能整体理解这些读本的意义呢?


   而今,爷爷教不了孙子,也不教孙子了,文化的贮存靠孙子自己汲取。但有些知识,在现有的教育制度下,基本是不见的,它只存在于深厚的古典文化之中。


   当我发现巨匠的出现与他们爷爷给予的启蒙有关时,我很生气。因为,我出生之前,我的爷爷已经不在人世间了。据后来知道的情况看,我爷爷是读过点书的。但似乎读得并不怎么样,若从藏书来推测,那就只有堂兄知晓了。因为,他接手了爷爷的全部藏书,我连一个残本也没有得到。据说,堂兄书架上的《康熙字典》,是爷爷留下的,上面有爷爷的圈圈点点,但堂兄很自私,不让我翻弄。还有那套《二十四史》,也被堂兄藏了起来。堂兄长我近三十岁,我长大后,向他追问过爷爷的《二十四史》,他不点头,也不摇头,从他脸上闪过的一丝情绪判断,他将《二十四史》据为己有,应是确凿的。


   想起这些,我便知道我平庸的因由了。但事已至此,这能怪谁呢?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11-1 12:1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