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记(134)】12月15日,星期六,阴转晴
我不是高手,没有那样的功力,写哭不用一个“哭”字,写喜不着一个“喜”字,写累不见一个“累”字。此时此刻,骨头仿佛都散架了,脚底像火烧一样。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疲倦从四肢钻到肉皮里、骨髓里。刹那间,肢体与骨骼都软绵绵、轻飘飘的了,“失重”了。像一摊泥坐在青草地上,哪还有力量站起来。
这样的状态,也挺喜欢,能够让人想起那句“痛并快乐着”。今天的故事有点长,敲击着键盘,数落着,倾诉着,像那怨妇,从不哀嚎,却喋喋不休。
明明要求周末加班,已是上午九点过了,镇里和村上都还鸦雀无声,我决定开车去看看已硬化的组道路。从三组到四组,到村委会,仍然关门锁舍,只有几个工人在做事。又去五组,在最后一户人家,也是贫困户的王安林家去看看他是否还有灰雁。这回王安林有进步了,不再抱怨,会感谢新修成的公路。他养殖的灰雁还有11只,计划出售。我在朋友圈发条消息:“柏梓村贫困户王安林还有灰雁10余只待售,建议扶购价18元/斤,需要的请与我联系。”
又从卧龙庙去七组查看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推进情况。在李家岩去村委的路口,已整理出一片空地,准备集中安置十多户。
李文以前是村上的一位老干部,儿女都很成才,在外面工作,有一儿一女当老师。他一家也是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受益者,根据要求已把原来的住房拆除了,寄居在侄儿家里。拆除下来的木材和家具堆满了院子,院坝边上生着一堆火,四周摆放着沙发。我坐下来和他聊天。
我问他对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满意吗,他开玩笑地说:“贫困户是国家的幺儿子,我们非贫困户只有羡慕的份儿。现在我们终于也可以享受政策进行住房改造了。”
我说:“国家考虑的周到,大家都是奔小康啊。你们这个安置点一共要修多少户的住房?”
“我们这个安置点十多户,七组一共有三个安置点。”
“那现在进行比较顺利,你们还有什么困难吗?”我问道。
“说实话,从补助看我们还是挺高兴的。”他迟疑了一下,“但是要求我们先拆除再修建,这冬天咋整?我还可以暂时住在侄儿家,还有20几户过年都麻烦。搞这个项目的人说他们提供帐篷,都快一个月了还没送来。”
我早已知道这个不近人情却又无奈的要求,只好给他解释说:“这是政策要求,我们都没有办法的。村上考虑到大家过冬困难,所以还没有拆除的暂缓一下。”
我当即给市委应急办一个熟人打电话询问,看有帐篷不借用一下。对方与县应急办沟通后告诉我,这个问题凭我个人是不行能解决的。帐篷不属于应急办管理,必须由单位出面与民政局协调。
我知道,这又是个无解的问题,只好让他们再等等,我下来再打听打听。离开的时候,老人拉着我不松手,一定要我留下来吃午饭,我说这才吃过早饭呢,今天有点儿忙,下回再来吧。
(匆匆未审,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