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掠影(摄影孙浩)
2018年以来,成都市郫都区抓住撤县设区的机遇,确立高质量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中心城区的新目标,全面展开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城市建设进退有度,产业布局推陈出新,市民生活方式吐故纳新……每一步的进与退,都蕴含着魄力与使命,充满了辩证思维的智慧与担当。
建设用地退一步生态用地进一步
担当生态责任擦亮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底色
成都市确立了“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发展战略,重塑城市空间新格局,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郫都严格贯彻落实成都市委决策部署,主动担当尽责,进退有度,落实有方,开启了新型城市化新征程。
“西控”战略规划对水源地保护提出了高要求,郫都坚持宁愿牺牲眼前利益,也要考虑长远利益,宁愿牺牲局部利益,也要考虑大局利益。打造“天府水源地”,郫都区主动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投入资金,启动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搬迁工作,制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搬迁安置补偿方案》并付诸实施。郫都区重点清理一级保护区内与供水无关建设项目,同时,招商引资项目环境准入门槛提高、环评要求更为严格,致使许多项目无法落地,对财政收入产生较大影响。由于控制化肥、农药面源污染,导致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竞争力。
郫都掠影(摄影孙浩)
退是为了更好地进。更好保护水源地,郫都积极向生态、绿色、高效、高端农业转型,全区已建设生态涵养湿地1100亩,防护林带547亩,引导发展有机农业4250亩。如今,郫都区河网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0.27公里,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强化水绿互动,流域逐步实现景观化、功能化、生态化,水系建设不断向前迈进。
2018年3月,成都提出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提升城市美丽宜居软实力,郫都的脚步从未停止。面对新要求,郫都立刻采取行动,付诸实践。控规模优结构,最新的城市规划和上一轮规划相比,郫都区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调减19.4%,镇区则调减35%。主动将城市预留发展空间变成绿地、公园等,这是郫都作为中心城区的大局观念与责任担当。
以“全域增绿”为基底,郫都结合成都增量提质行动方案,探索三类地块管理新模式,变“荒”为“景”。郫都区委区政府主动为环境牺牲GDP,将具有巨大发展价值的建设用地用于公园建设,打造绿树掩映的生态型城市。目前,郫都已新增和改造绿地面积超过13万平方米。牺牲建设用地,放慢投资步伐,换来的是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等绿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城市整体价值的提升。
低质低效产业退出高端主导产业进来
担当发展使命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转型升级
站在新起点上,成都统筹全域产业布局,打造产业功能区,壮大区域主导产业,培育产业生态圈,是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重要战略部署。郫都认真贯彻落实成都市委决策,取舍有据,进退有法,破除重复投资、恶性竞争、同质发展,改变大而杂、小而全、布局乱、效益低的局面,以电子信息、食品饮料、文化创意、乡村振兴等为重点,打造产业功能区,重塑区域经济地理。
郫都掠影(摄影孙浩)
在郫都,曾经老旧落后的工厂,随着迁移和改造提升,占地少了,排放少了,产值却增长了;曾经粉尘飞扬、噪音轰鸣的企业,随着关停淘汰和腾笼换鸟,变成了一家家无污染、高产出的高科技企业。
郫都全力以赴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作为功能区核心承载,服务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设,聚焦高质量发展,郫都下定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郫都拆除了石材加工等“三无”企业两千余家,“三高”企业全部关停,“两低”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以退为进,助力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设,郫都大力发展高端产业,新引进住友化学、拓米国际、旷视科技等重大项目,汇聚了软件研发、通讯设备等80余家电子信息企业。
集中打造食品饮料产业功能区。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郫都区现场办公时强调,做强做优川菜产业,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弘扬川菜文化。在安德,川菜产业园以郫县豆瓣立园。郫县豆瓣作为郫都传统优势产业,如何提档升级是巨大的考验。提升产业质量,丹丹、鹃城等老牌企业纷纷与科研院校合作,瞄准高科技,力争实现生产智能化。让豆瓣更有营养,郫县豆瓣微生物菌种资源智能库也已构建……聚焦品牌孵化,饭扫光、丹丹、鹃城……园区内集聚了一系列本土知名品牌。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在乡村,小作坊渐渐退出,新的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扩展。2017年,郫都全面启动无证无照经营小作坊(企业)专项行动,2017年共对郫都区2300余家对环境有污染的小作坊(企业)进行了拆除。关闭小作坊,郫都以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探索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新业态脱颖而出,新思路为村民带来了更大收入,也有效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
绿色健康融进来传统陋习退出去
担当转型发展重任促进社会全面转型
不难发现,郫都人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变化。居民出行开车的人少了,近距离步行或骑车、远距离选择公共交通的人越来越多了;空闲时打麻将的人少了,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健身锻炼的人越来越多了;购物时塑料袋包装越来越少、环保购物袋使用越来越多……郫都把握发展趋势,出台“绿色发展二十条”,引导市民树立生态健康生活理念、养成健康文明生活习惯、培养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这看似和发展关系不大的务虚决策,却成为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市民转型提升的务实之举,彰显着郫都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长远思考和政治站位,体现出服从长远、服务大局的执政观和发展观。
郫都掠影(成都郫都区摄影家协会供图)
绿色出行不仅需要市民积极参与,更需要地方政府耐心、正确的引导。2018年6月,在郫都区客运中心,又一批崭新的“四川造”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加入郫都区P09公交线,载客开跑。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具有续航里程长、加注时间短、零污染排放且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是郫都倡导绿色出行的新举措。任何一个城市的公交系统都离不开财政的有力支撑,郫都也是如此。据了解,2018年2月起,10余辆客车已分批次交付郫都区公交公司,投入使用。
垃圾分类在郫都蔚然成风,各小区开展了大量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推广活动,垃圾分类观念深入人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利用和分类处置不断推行,“靓化”了居民生活环境。
“进”与“退”,是发展的辩证法的创新实践,也是一场利益格局的除旧革新。借势大战略,开拓大格局,推动大发展,郫都扛起新担当,也收获着新成绩。
(来源:国际在线四川报道 邱美智 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