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571|评论: 0

[四川发展] 以长效的管理机制遏制“菜地街”现象发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8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年12月,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以《规划道路13年未建百米“断头路”变成“菜地街”》为题,关注了成都市一条规划长期未建道路。这则报道引起了省政协委员的关注,并进行了走访调研。1月14日,在今年省两会期间,九三学社的一份提案提出了《关于避免城市规划道路“烂尾”的建议》。 (2019年01月18日 华西都市报)
  城市“菜地街”是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一种乱象。因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个别工程因种种原因启动后被搁置,部分市民因个人利益占用其土地和公共场所种植蔬菜,这种不文明行为,不仅容易因侵占了国家集体利益,也侵占了他人合法权益,造成邻里纠纷、环境不美,与绿美城市建设要求格格不入。成都市西门二环与三环之间,是繁华热闹的都市生活区,这里有一条市政规划待建道路,但一直未见修建,变成了一条“菜地街”。其实,“菜地街”这种现象不只是成都市西门二环与三环这个地方的特有,在很多城市都存在,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关注。这正如在省两会召开前,九三学社前往温江、双流、邛崃等地调研发现,这条“菜地街”,并非孤例,而是一个共性问题。事实上,将公共绿地变为私家菜地,既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也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对此在今年的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如何治理城市“菜地街”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治理城市“菜地街”,作为最重要的市政工程,也是老百姓极为关注的民生大事,实施与否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是政府公信力的体现。但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城市问题也随之产生。规划多年未建道路的出现,就是都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面临的一个问题。而且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在不断加强,对这些城市新问题的关注度就更高。百姓关心什么,城市治理就该抓什么。如此说来,治理城市“菜地街”已到了出重拳、下猛药、治顽疾的地步,在今年省“两会”上,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专职副主委沈光明建议,在原有的某个机构下增设一个相关职能,对多年规划未建道路进行全面梳理,找到恰当的管理办法。
  作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城市治理力度,本着治标与治本两手抓、两手硬的要求,抓好治理城市“菜地街”“现象长效机制建设,坚决杜绝一抓就见效、一松就反弹”的恶性循环,彻底根治城市“菜地街”顽疾。对此,成都市规划局牵头制定的《成都市“中优”区域“两拆一增”工作指导标准》将整治类型分为4大类,包括指导拆除类、依法拆除类、协商拆除类、创新探索类。其中,创新探索类提到了“已征收未上市的储备地块先期植绿”,这为合理利用资源开了一个良好的头。为此,笔者建议各地要把治理城市“菜地街”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本着领导带头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法制宣传与舆论造势相结合、各负其责和联动出击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刚性落实与柔性操作相结合、问责惩处与奖励先进相结合、拆除违建与注重长效相结合,打好治理城市“菜地街”这场硬仗。特别是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持拆管并重、拆教并重和拆建并重,做到堵疏结合,切实解决因体制不顺畅、执法不到位、监管不及时导致的“菜地街”屡禁不止问题,尽快填补城市管理空白,切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其实,城市“菜地街”如何治理?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专职副主委沈光明沈光明已为它开“处方”: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长效的管理机制是关键。
  正是如此,政府要在原有的某个机构下增设一个相关职能,对多年规划未建道路进行全面梳理,并整合规划、建设、城管、社区等多股力量。要建立动态监察机制,定期普查城市闲置绿地,及时汇报当地政府,明确土地使用的用途和方式。要对那些规划了而因种种原因尚未进入实施阶段的“烂尾路”可以临时性绿植美化城市街区,坚决杜绝一边规划,一边融资,一边施工的“三边现象”发生。
  总之,各地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明确责任与权利,以长效管理机制遏制“菜地街”现象发生。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