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记(160)】2019年1月21日,星期一,晴
柏梓村的蔬菜产业出现滞销了,原因是蔬菜商认为萝卜的品质差,他收购后不好销售。我问村上,不是签订的有蔬菜购销协议吗?回答说根本没有签,我无语了。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柏梓村注重产业发展,把传统的种植与养殖业打造成拳头产品。修建土鸡和生猪养殖场各一处,七组建设种植基地两处。在县教育局帮扶下,夏季蔬菜产业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经村委研究,将蔬菜基地从七组转移到三组,缩减了萝卜的种植,增加了一些其它蔬菜的品种。并与某蔬菜商达成购销协议,生产出来的蔬菜确保全部购买。但是,现实情况是,不论土鸡养殖还是蔬菜种植,在项目确立、经营管理、购销渠道上都存在诸多问题,甚至可能出现亏损的情况。
2018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都很微妙,面对复杂艰难的经济环境,脱贫攻坚注定没有更多依靠;抓实产业发展,既是动力源泉,更是必由之路。全国脱贫攻坚过程中对集体经济的急功近利,几乎上马的都是生活性资料产品项目,受市场供需影响大,价格得不到保障。我们柏梓村在产业发展中,犯了一样的错误,只热衷于外出考察,单一己之见,便仓促立马上项目,追求眼前的政绩,放弃长远的效益,缺乏对当地经济的深入思考。借鉴主流经验,结合当地实际,做以下调研。仅代表个人观点。
柏梓村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存在的主要问题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总结反思存在问题,才能因“症”制宜、对症下药。
一是发展心态问题。2018年要完成整村脱贫,2019年全县全面完成脱贫摘帽任务,时间急迫。在此情况下,急于完成、功于超前等心态不同程度存在,诸如调研不足、认识不深就急上项目、规划部署,今天种植几亩蔬菜、烤烟、水果,明天养殖几只灰雁、生猪、土鸡,敷衍应付当前。产业发展绝非朝夕之功,吹糠见米、只顾眼前或者封闭循环注定不被市场认可。
二是发展思路问题。对围绕什么发展产业,思路不清、目标不明,诸如产业规划局限于已有知识和个人经验,未放宽思维视野、未扣准市场需求就大搞规划;或者想当然地引进一些别人已非常成熟的种植或者养殖方面的传统产业,又缺乏产业根基、相应配套等,使得产业品种繁多、同质化现象严重;地主领导思维狭窄,心里想着为集体经济创收,完成工作任务,缺乏对贫困群众需求的长远思考。
三是发展模式问题。产业经营主体庞杂,较多采取“农户+N”(产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等)的发展模式。这些发展模式的突出问题是,自我内部循环,与市场的对接和关联不够;组织化程度整体不高,成立的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仅有机构或场所,生产管理和村委工作都是一拨人,造成合作社没有运行或者运行效率不高。
四是发展措施问题。资源组织上,基本上都是负债经营,投入小打小闹,家庭作坊式管理,撬动社会资本不够或者说社会资源参与不够;组织推动上,重点依托镇村干部,“门外汉做指导”、多方兼顾效率不高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过程中的软件资料严重滞后,出现程序错误、账目不清、风险控制不到位等问题;效果评价上,重当前不重长远,重“有了什么”不重“得到什么”等问题突出。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