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区为提高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建设中西部教育现代化核心区,针对公办学校活力不够、教师绩效工资杠杆不灵、教师数量不足等问题,在武侯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区教育局主动作为,财政、人社、编办多部门协同推进,区委深改领导小组指导把关,探索出
“管理自主、教师自聘、经费包干”的
“两自一包”学校管理模式,提高了区域教育治理水平。
一、实施过程
以购买服务为特征的探索阶段(2013—2014年)
在教师编制标准无法突破的情况下,武侯区教育局向政府提交了学校自聘教师、政府购买方式解决教师短缺问题。并经区政府常务会批准实施,建立了以财政经费聘请无编制教师机制。
以联动突破为特征的试点阶段(2014-2016年)
2016年,武侯区委区政府加大构建新型政校关系、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力度,印发《在新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推行“两自一包”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试行)》,在新建公办中小学(园)全面推广“两自一包”学校治理新模式。以新建的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为试点,集成解决学校办学“人权、事权、财权”等办学自主权问题,联动推进了教育“管办评分离”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丰富和发展了成都市名校集团发展方式以及教师“县管校聘”管理制度,形成“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的“两自一包”改革经验。
以区域实施为特征的推广阶段(2016—至今)
2018年2月,武侯区委区政府印发《成都市武侯区在现有公办学校深化“两自一包”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决定在全区现有公办学校开展“两自一包”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开启了区域性整体实施现代学校治理的新征程。
二、具体做法
(一)“管理自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
01 转变政府职能
武侯区教育局积极落实“简政放权”和“放管服”的要求,通过权力和责任两张清单,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之间的权责划分,将原来自己干预过多的学校发展规划、教育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开发、教师以及职工聘任、中层干部选聘、学校经费支配等权力交给学校,将教育局履职重心转换到统筹规划、依法监管、办学水平评估和投入保障上。
02 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
武侯区教育局党工委依照校长管理办法聘任“两自一包”学校校长,指导和监督校长组建由3-5名党员干部教师组成的核心团队,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03 建立完善现代学校制度
“两自一包”学校拟定和公布《办学章程》,用章程统领和固化学校管理制度。明确校长负责制下的共同治理结构,健全党支部委员会管方向、行政会执行、教代会审议和监督学校重大事项、家长委员会参与的内部管理机制。同时,还支持学校因地制宜组建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议事机构,保障教师和社区多渠道参与民主管理。整合精简教学和教辅部门,内部管理层级从金字塔式向扁平化转变,强调服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以法制、民主、科学的管理制度凝聚合力,激发各方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
(二)“教师自聘”,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01 政府管控教师规模总量
武侯区教育、编办、人社、财政共同制定“两自一包”学校教师规模控制数核算标准,实行“一年一核”的动态管理。如2014年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建立之初,有学生283名,下达教师规模控制数28名。2015年9月,按照学生人数,核定教师规模控制数为76名。同样,2018年按照学生人数下达的教师规模控制数是134名。
02 学校自主招聘教师
“两自一包”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公开招聘教师,招聘方案报教育局审批,纪检部门予以监督,确保招聘公开公平公正实施。所聘教师全部实行劳动合同管理,政府保障所聘教师工资和五险一金。“两自一包”学校灵活自主的用人机制增强了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硕士研究生占比达到23.16%,高于全区其他公办中小学15个百分点。
03 学校自主管理教师
实行教师岗位聘用制和岗位薪酬制,教师竞聘上岗、按岗取酬、绩优酬高、薪随岗变。同时,建立“约谈提醒、帮扶整改、依法退出”机制,及时调整和依法辞退不能胜任岗位要求的教师。这种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优胜劣汰的教师管理制度,极大提高了“两自一包”学校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全校97人次获得各级各类比赛奖励和荣誉称号,占比72.4%,教师队伍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
(三)“经费包干”,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01 政府“打包拨付”包干经费
包干经费参照公办同类学校公用经费和人头经费的平均数,分年度打包划拨学校。学校按照日常运转和发展需要自主管理和使用。四年多来,“两自一包”学校与传统学校经费总额总体持平。
02 学校强化管理提高效益
学校严格依照财务制度管理使用经费,加强公示监督。武侯区教育局委托第三方机构实行年度审计。同时,学校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健全了全员预算和项目管理制度。学校每年组织教师个人或团队提出预算申请,全员参与制定年度预算方案,报学校专家组审核,经教代会通过后颁布实施。使用过程中推行项目经费管理,公开征集执行团队,使每个项目、每笔经费都发挥出最大效益。四年多来,“两自一包”学校不仅教育教学设施、校园文化建设一年上一个台阶,更赢得了广大师生家长对这个他们共同建设的家的热爱。
三、改革成效
01 “两自一包”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改革试点学校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仅建校四年多,开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90多门,共有465名学生在国家和省市区各级的体育、艺术、科技等比赛中获奖。学生学业成绩也取得显著进步,学业进步指数明显提升。
02 促进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发展
“两自一包”学校管理模式蕴含的办学活力,促进了优质教育发展。建校四年,川大附中西区学校成为老百姓信赖的优质学校;北二外成都附属中学成功引进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优质资源,开设“一带一路”国家小语种特色课程,赢得社会广泛赞誉。另外,川大附中新城分校、成都市沙堰小学等,都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要求,采用“两自一包”管理模式,彰显了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明显优势,实现了建一所、亮一所,较好满足了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03 引领区域教育改革深入推进
“两自一包”吹响了我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集结号,唤醒了教育系统干部教师强烈的改革意识。四年多来,武侯区以“两自一包”改革为龙头,乘势推动武侯区和中国教科院合作共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和艺术教育,推动“每天一节体育课”、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教师幸福工程、校长职级制、名师优师专项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极大提高了区域教育质量。
04 改革经验得到推广
2018年1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体制改革简报》刊发武侯教育改革经验。先后接待北京、浙江、山东、广东、贵州、甘肃等全国各地教育考察团100余批次、2000余人。2017年,成都市编办、人社、财政、教育四部门联合发文推广“两自一包”学校管理模式。目前,成都市已有天府新区、都江堰市、成华区、新都区等区市县共53所学校实施“两自一包”。
(来源:武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