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950|评论: 7

病中吟——上个世纪南江中学外语老师刘京令人叹息的人生(之三)

[复制链接]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9-3-11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接上篇)
1964年,已经38岁的刘京依然还是孑然一身。自从经历了58年那次给他带来人生灾难的闪电恋之后,虽然自己深爱的金姑娘最终嫁给了老革命,但他却始终对金姑娘不能释怀。平日里备课上课吃饭拉二胡几乎不与其他人接触,除了自己的学生和工作上的事情之外,他极少与其他人特别是女性交流。然而,那年暑假期间,刘京那看似平静的感情生活终于被他曾经教过的一名小他整整十八岁的南江县城上河街的一名女青年给打破了。
女青年姓钱,61年刘京来南江的第一年在南中刚刚升入高三,刘京接手教钱姑娘那个班的俄语课。很快,刘京的俄语教学能力、消瘦的体型和一张冷峻的面孔以及孤傲的性格便在钱姑娘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如果说起初只是期盼着上俄语课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钱姑娘更是急切地渴望见到刘老师了。一天不见到刘老师钱姑娘便魂不守舍寝食难安。只是,那时的钱姑娘没有现在人这样的开放大胆,虽然她心中万般想象,但却不敢在脸上有太多的表露。这种强制压抑的情感,让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年独自承担,内心那个苦呀,真是难以名状!
62年上半年,钱姑娘从南江中学高中毕业,本来下了天大的决心想给刘老师表白,但少女的羞涩终于没能冲破她思想的樊笼,而是忍受着内心巨大的煎熬走向了社会并参加了工作。参加工作的一两年时间里,父母和好事者四处为钱姑娘张罗对象,就这样苦苦忍耐了两年时候,钱姑娘终于下定决心在64年暑假的一个傍晚,迈着坚定的步履走近了在河滩上演奏《病中吟》的刘京身旁,向其大胆表白了自己的内心。
对于钱姑娘直白的表达,刘京表现得很淡定,他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处境以及双方年龄的差异,对女方敢爱敢恨的做法很不以为然。在多次遭到刘京的软钉子后,钱姑娘反而认定目标不回头,常常找机会接近刘京并向他大胆地表白。在一次次袒露心迹的表露中,刘京最终还是放下了心理负担,慢慢和钱姑娘靠近。当刘京将自己右派身份和被人强加在头上的所谓“作风问题”而被下放的原由告诉给女方的时候,钱姑娘告诉刘京她对这些信息早就了如指掌,而且意志坚定的告诉刘京正因为她知道刘京的过往,所以才要冲破世俗的偏见去寻找自己的真爱。
当人们第一次在南中校门口前面的河坝里看到刘京和钱姑娘并肩漫步在夕阳西下的余晖中时,这在当时南江中学乃至整个县城不啻为一个爆炸性新闻。不同的人对此有着不同的眼神、议论和注解。但对于别人的眼神和议论,两个年龄相差十八岁的恋人早已有了思想准备,——恋自己的爱,让别人去说吧!从此,在傍晚的几水河岸边,人们不时会看到刘京坐在卵石上如痴如醉的拉着二胡而钱姑娘却杏眼微闭或坐或站沉浸在低沉婉转的旋律之中,——即便热恋中的刘京,最喜欢演奏的二胡曲目居然依然是《病中吟》,只是旋律中少了些伤感,多了些坚韧。
钱姑娘和刘京谈恋爱的事很快就被父母得知,在轮番劝诫警告没有什么效果后,父母不得不找到南中和钱姑娘所在单位的领导,希望组织出面予以制止。经单位领导多次做工作,并警告钱姑娘如果执意与刘京恋爱,受到更大伤害的恰恰是刘京。毕竟女人心细心软,钱姑娘在权衡了利弊之后,出于对刘京的保护,不得不终止了和刘京的来往。当刘京接到钱姑娘一封长信并知晓了她的决定后,刘京反而觉得轻松了不少——潜意识里,他早就知道是这样的结果,而且他心里一直不能放下的还是远在北京的金姑娘。
第二次恋爱虽然并没有对刘京有多大的打击,但他内心深处已经对所谓的恋爱彻底死心了。将来结不结婚不好说,但即便结婚那也不过是聊以经历一次人生需要经历的过程抑或传宗接代而已,于是他每天依旧备课教书拉二胡,只是二胡拉出的《病中吟》,曲调更加低沉忧伤了。
两年后文革开始了。南江中学的部分学生在造反派的鼓动下成立了“粉逆会”,校内部分“根红苗正”的教职员工也参与其中。为了将“文化大革命”运动推向高潮,“粉逆会”经常在学校进行所谓造反有理的活动并将南中部分老师押到中学大礼堂进行批斗,刘京自然也在其列。
刘京被批斗的原因除了是右派分子外,还罗织其它一些罪名:
比如采用卑劣的手段恶毒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因为不满每年三尺布票的定额,居然一次买来三尺白布缝了一个裤衩子套在长裤外面招摇过市,意在发泄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满;
比如对组织阳奉阴违,一贯对自己被划为右派分子的事实心存抵触,采用拉二胡的手段来宣泄自己对抗组织的阴暗心理,刘京的二胡从来没有拉过欢快的曲子就是例证;
自己不好好上课,还故意干扰别的老师正常上课,比如教唆学生在上课时齐声大吼“stand up (起立)、sit down(坐下)”并多次长时间重复搞得整个教学楼都不能正常上课等等。
对于造反派的指控,刘京据理力争极力辩解,说:自己来南江倒是听说南江中学有位资深语文老师将白布裤衩子穿在长裤子外面以发泄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满情绪的传闻,怎么如今又变成我了呢;之前自己教俄语而不是英语又何来“stand up”和“sit down”呢?虽然有过几次俄语情景教学,因为学生兴起说话大声而影响了别的教室上课之外,之后也就很少发生过类似事情,何来故意干扰之说呢?至于拉二胡,那纯属个人爱好,根本和反对社会主义扯不上任何关系。
对于刘京的辩解,造反派哪里听得进去。秀才碰到兵有理说不清,没等他说完,就是一浪高过一浪的震天价叫喊的口号。对此刘京一脸漠然毫无反应,憋急了甚至用俄语或者英语进行反驳。在一位老师要他交代所谓“生活作风”问题的罪行时,刘京居然当着众人的面大声斥责:我从不和不学无术的人说话,你也根本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看到刘京如此“嚣张”,他所得的惩罚也可想而知。那段时间,刘京常常被人掌掴得脸上青一块紫一块。
文革期间,南江有一股非常活跃的造反派力量就是重庆知青,他们在南江成立了名为“革青团”的造反派组织。因为是清一色的年轻人,他们血气方刚做事不计后果,于是革青团在南江几乎所向披靡一往无前,很快就把有些保守思想的粉逆会打得七零八落落荒而逃,校园内的批斗活动也因此暂时告一段落。
1967年,为了保护学校部分“臭老九”少受“粉逆会”和社会上造反组织的冲击,也为了响应国家“知识分子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号召,那年暑假学校将一些所谓“问题”老师送到正直区的“试验田”进行“再教育”,刘京也在其中。
“试验田”所在地正直公社那个大队,有位姓丁的64年下乡重庆女知青,当时不过十九、二十岁,尚未婚配。在刘京来到正直“试验田”不久,她就对这个头发蓬乱、身材干瘦、眼神冷漠的人一见倾心。甚至,刘京的这些在别人看来有些邋遢和不修边幅的外在感官在女知青看来不仅个性鲜明更是英姿勃发,于是便有意无意地打听此人。当得知他名叫刘京,已经年过四十,是个右派也未婚配时,女知青内心荡起了难以平复的涟漪。
文革那几年,知青可以到处参加造反活动、到处串联而不用参加生产队劳动。于是,女知青便索性天天不去上工,而是想方设法接近刘京,悄悄为刘京洗衣洗鞋,暗暗送上鸡蛋干果。对于这一切,刘京表现得很冷漠,甚至还几次当着女知青的面对其表示了明确地拒绝。刘京的冷漠非但没有让女知青退却,她对刘京的关心反而表现的更加深切。为了不让刘京太过反感,女知青做这一切都尽量偷偷地进行,但又巧妙的留下可以识别的痕迹。久而久之,在别的老师劝解下,女知青的坚持最终让刘京有所触动,一来二去俩人终于开始说话了。刘京接触女知青完全是出于对她好心的感激,而女知青却对刘京另有想法。在她看来,刘京虽然是大学生,虽然曾经在北京大单位工作过,但毕竟是个右派属于黑五类分子而且还年过四十;自己虽然初中文化,但却是插队的红色知识青年,而且年龄比他小了整整二十岁,如果自己热情主动一些,保不齐会让刘京动心。
大多数重庆女人天生性格火辣开朗,做事有韧劲能坚持,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豪气,女知青也不例外。在接触了一段时间后,自认为时机成熟就向刘京表明了心迹,却得到了对方的断然拒绝。对此,女知青早有思想准备,做了长期打算的她反而更加坚定了决心,从此后无论有事无事有人没人、也不管刘京高兴不高兴,甚至在多次遭到刘京当众斥责后依然一如既往初心不改。
在多次目睹了刘京对女知青的态度后,终于有人替她打抱不平了。一旦有人出来说话,后继者便络绎不绝。有当面斥责刘京不近人情的,有引经据典好言相劝的,有借古讽今评说世事剖析利弊的,有慷慨陈词滔滔不绝分析成败得失的,更多的则是婆婆妈妈为女知青的痴情而感动流泪的。那段时间,除了上工睡觉,即便上茅房都有人找到刘京说上几句女知青,于是,刘京停止了在傍晚时分去工棚旁边的松林坡上拉二胡,而是坐在工棚边上的石坝里不停地抓挠自己的头发。面对认识不认识的各路人马的规劝评说,他感到了比女军人金姑娘给他带来的更大压力,他想到了死、想到了杀人。
死,不知采用何种方法,上吊、吃药、割喉还是跳楼?摩西十诫训诫信徒不杀人亦不自杀,虽说自己并不能算个真正意义上的基督徒,但美国神父经常诵读的圣经警句早已深入到刘京的骨子里了;杀人,更是不找不到对象,总不至于去杀女知青吧,难道还能去杀那些劝自己的人不成?刘京为难了,失眠了,最终在耗了一年多之后不得不在看似柔弱的女知青面前屈服,那一年是1968年。
在正直“试验田”刘京和女知青结了婚,不久“再教育”结束回到南中,但此时的刘京并因为结婚而有什么大的改变。虽然已经成为了妻子的女知青也跟着他到了南中,但他们之间的关系看上去却比较冷淡,基本没有新婚夫妇通常所表现出来的喜悦。在南中居住不到一个月,刘京就不停的催促老婆去回正直参加生产队劳动。想到反正已经成了一家人,今后有的是时间慢慢让刘京有所改变,女知青虽然心里不愿意,但还是回到了正直。习惯了一个人生活的刘京,打发走了老婆,又一门子心思开始上课。
结了婚的刘京没有感受到新婚给自己带来的任何快感,反而对婚姻产生了排斥。好在妻子住在离南江县城五十多公里的正直公社,眼不见心不烦。成了刘京正式妻子的重庆知青,虽然极不情愿地回生产队参加劳动,却一门子心思想的是如何去改造性格怪异的丈夫。要改造就必须生活在一起,为了不让丈夫因为排斥而产生厌烦,妻子想到了“戒急用忍”。
开始一段时间,妻子每个月去一趟南江中学和丈夫共同生活两三天。几天中,虽然刘京处处看妻子不顺眼,但女知青百般忍耐对丈夫极尽恭敬呵护。“雷也不打笑脸人”,刘京也只能将一腔不快隐忍。渐渐地,妻子将一个月一会面改成了半个月,然后旬日,然后每周。就这样俩人磕磕绊绊地过了将近两年,直到第一个小孩的降生。面对娃娃啼哭的大儿子,初为人父的刘京表现出了兴奋和爱意。
自从生了第一个小孩后,妻子便理直气壮地要求和丈夫一起在南江中学生活,虽然这个要求被丈夫百般推诿,但还是熬不过妻子的坚韧与执着。夫妻俩就这样磕磕绊绊在南江正直之间分分合合,吵吵闹闹地过着日子。但第二个儿子出生时,再为人父的刘京更是表现出了对儿子的疼爱,那段时间人们看见刘京的脸上几乎天天都挂着微笑,不仅上课更加用心甚至还做起了家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不满一岁的儿子不幸因病夭折。失去心爱的儿子,几乎从来没有看见刘京哭过的人们,第一次看见他站在自己门前泪流满面,失声抽泣悲从中来。那种让人动容的难过,让几乎看见的人甚至对刘京有意见的人都为之心酸。这种悲伤的情绪,一直持续到小女儿的降临。
小女儿的出生,终于将刘京从丧子之痛中缓解了过来,并把几乎所有的父爱倾注在女儿身上。那段时间,刘京不仅一有时间就见女儿抱在怀里,甚至在晚自习辅导学生的时候,偶尔还将女儿带到教室。然而,小女儿的到来并没有让夫妻关系有什么改善,相反,喜欢清静的刘京,在长时间面对油盐酱醋、孩子哭闹、生病看医、老婆抱怨这些一地鸡毛的琐事时,让他感到烦躁不安。想躲躲不开,想走无处去,万般不耐又将怨气洒向妻子,于是争吵、抓扯、摔盆摔碗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因为有了小孩可以依仗,这时的妻子也就不再忍让丈夫的怪异,而是针锋相对毫不退缩。本来就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的刘京,终于在一次与妻子的争吵中失去了控制,抓住妻子的头发就将其拖到屋外。在妻子悲天跄地的哀嚎怒骂之中,盛怒的刘京将妻子的头一次次向砖墙上撞去,直到被闻讯赶来的学校领导厉声制止。
在学校领导的调解下,妻子虽然开始坚持不回正直,当她也知道刘京是个极具个性的人物。为了维持迟来的婚姻,也为了不将事情搞得不可收拾的地步,妻子极不情愿的带着孩子回了正直,而刘京也兑现了承诺每月按时给妻女寄去生活费。
七十年代初,文革虽然还没有结束,但各项工作都在逐步走向正轨,南江中学的教学秩序也基本上恢复了正常。因为国际国内形似发生了变化,外语教学也跟着做了调整。因为有良好的英文功底,刘京被安排做了英语老师。因为从小就在英语环境中长大,英语至于刘京不是母语胜似母语,一口纯正的美式发音和一手漂亮的圆体书法让好多学生对这位英语老师推崇备至。但毕竟教了多年的俄语,对英语有些生疏了,为了把英语教好,那段时间的刘京还是在英语教学上下了不少功夫。他想了好多办法来辅导学生如何正确发音,如何提升英语兴趣。之前的英语教学在发音方面大多采用韦氏音标,而现在改为了国际音标。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清辅音浊辅音的发音技巧,刘京让学生自己去拔来活鸡毛,将鸡毛放在嘴前,一边用嘴发出不同的音标一边观察鸡毛被口风吹拂的不同变化。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英语,刘京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大把鹅毛翎子,用刀片将鹅毛杆削成斜面做成鹅毛笔作为对学习有了进步的学生的奖励。
那时候,《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这两部电影风靡全国,凡看过电影的人都对列宁用鹅毛笔在墨水瓶里蘸水写字的场景记忆犹新。看着刘老师手里几只做得精巧的鹅毛笔,几乎所有学生都想成为其中一个拥有者。鹅毛笔作为西方人发明的东西,对于书写圆体英文和意大利体英文要比钢笔要好看得多。看着刘老师现场演示鹅毛笔书写出来的一手漂亮圆体英文,同学们个个都对鹅毛笔趋之如骛。然而,要想得到就必须努力学习英语,英语成绩必须达到刘老师规定的标准。这一招还真的管用,不少学生在刘京多方位的刺激之下英语成绩进步很快。(未完待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9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9-3-11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我们的老师说把新布摇裤儿穿在最外边的出处才是南中

发表于 2019-3-15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3-15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南中读高中的时候英语老师正好是刘京,看了半天你写的这个老师不是此刘京。这个刘京老师后来是不是在正直中学,我在正直中学读书的时候看到过他。

发表于 2019-3-16 22:0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韦平老弟,听刘文阁老师讲,你是原邮政局的韦平!你写的刘京生世,使我了解到了坎坷!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9-3-17 08:3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原来在南江邮电局工作过一段时间,93年离开了。

发表于 2019-3-17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发表于 2019-4-4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读着,暂不评论,主要是没找到(一)在哪儿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