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草丛生到成为成都市“三美”示范村……
友爱街道石羊村实现美丽蝶变
西汉大儒扬雄的故里
近年来,石羊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和发动群众力量,众筹资金推动产业发展,打造了以百亩金海棠湿地公园为核心的农旅融合观光生态旅游新业态、新基地,成功摘掉“贫困帽”,探索出了乡村振兴的石羊模式。
01
众筹产业载体 共建湿地公园
古色古香的亭阁长廊,造型别致的农家小院,娇艳似火的海棠……春日里,友爱街道石羊村金海棠湿地公园处处散发着生机,吸引不少周边游客来此踏春游玩。
看着游客接踵而至,石羊村党总支书记高緖清打心底高兴,用他的话来说,“石羊是真‘活’了。”
石羊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超出了高緖清及其他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意料。过去的石羊村一无环境,二无产业,连作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的花卉苗木种植也因市场不景气大受影响,村里的年轻人普遍选择外出务工,村子变得越来越冷清,各方面都被紧邻的农科村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是全区相对贫困村之一。没经验、没土地、没资金、没人力,让一心想“重建”石羊的村两委望而却步。
直到2017年,领头人高緖清想了个法子,采取“支部+党员+产业大户+普通农户”的众筹合作模式,集体以所有权入股,普通农户以房屋、土地租金、苗木搬迁费入股,党员代表和花木经理人以现金形式入股,“抱团取暖”共建家乡。就这样,石羊村成立了谦泰羊农旅有限公司,自发筹集约400万元资金,并整合村内闲置、低效的土地和房屋资源,打造了金海棠湿地公园,发展观光旅游业。
02
贫困村“摘帽” 共享新村新生活
除了餐饮、民宿、垂钓、亲子拓展、水上乐园等业态项目一应俱全,金海棠湿地公园还串联了周边的百亩紫薇园、百亩红枫园和老川西民居陈家院子林盘景区,让石羊村由花卉苗木种植成功向全域旅游转型,实现农旅融合发展。
自去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营业以来,金海棠湿地公园人流如织,平均每天接待游客200余人,既为石羊村注入了人气,也带来了“财气”,2018年,石羊村村人均收入达到22900余元,比2015年的12500元翻了近一倍,实现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由2015年时的0元,猛增至300万元。
腰包鼓了,石羊村对村内道路进行了改造提升,完成10公里的主要干道和社道修建,让苗木运输、游客进村和村民出行更加便捷。同时,依托湿地公园,村两委鼓励村民就地就业,大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目前已解决了20多名困难人员就业。
每天的下午6点,金海棠湿地公园歌声飞扬,欢声笑语不断,乡村音乐免费唱活动准时上演,村民、游客围坐在一起,共同享受石羊村“破茧化蝶”这份欢乐。
03
携手乡村建设 共护生态家园
“老鸹林”“周家庵”“老鸹送亲”“张献忠藏宝”……在金海棠湿地公园有处村史墙引起记者的注意,上面详细记载着石羊村的野史趣闻。高緖清告诉记者,这些是一点点从村里的老人口中收集整理出来的,都不想让石羊村丰富的历史文化消失。
不光村史墙,金海棠湿地公园还配套了乡贤亭、民风廊、村民书吧、村民大食堂等公共设施,设立三社互动平台,形成了“1+3+3+N”社区公共空间,使湿地公园既成为良好的产业载体,又成为群众的休闲活动空间、议事决策空间、教育宣传空间和互助守望空间,营造了党员、社工、群众骨干三元参与,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协同发展的共建共治良好氛围。
村子有了新变化,村民也有了新面貌,石羊村69个党员带头示范,分成六组,每天早中晚巡逻三次,保证村里的房前屋后、河道无垃圾,邻里无矛盾等。风尚新美、环境秀美、生活富美,如今的石羊村已成为成都市“三美”示范村。
看着石羊村的变化
村民蒋绍良自编了一首打油诗如是说
石羊村大改变,我和大家去看看。
大美养身新石羊,沟端路直树成行。
石羊变了样,感谢我们好领导。
石羊打了翻身仗,处处都有新气象。
水泥路宽又长,汽车摩托排成龙。
天蓝水绿环境好,吃好健康寿命长。
唱歌跳舞来相会,开开心心过一场。
石羊形势好,干部值表扬。
书记带头干,云台把歌唱。
泳池多健将,球场古稀长。
平时多锻炼,身体更健强。
石羊海棠园,人间似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