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来神速使精兵,珍重将军许马迎。
与报驽骀筋力健,长宁早已驻新营。
这是四川兵备副使朱纨所写《报何卿》诗(见《茂边纪事》)。
清乾隆《石泉县志·边防》载:(嘉靖)“十二年,青片、白草、(白)若、罗打鼓蛮等,三围坝底堡,都督何卿击走之。”这只是何卿在川西羌人地区二十多年用兵记载中的一句。
翻阅过北川旧志的人,对何卿这个在川西羌人地区挥舞战刀的屠夫一定过目不忘。
《茂边纪事》
《明史·何卿传》说他是“成都卫人。有志操,习武事。正德中,嗣世职为指挥佥事。以能,擢筠连守备。从巡抚盛应期击斩叛贼谢文礼、文义。世宗立,论功,进署都指挥佥事,充左参将,协守松潘。”
清《重修筠连县志·武备》则称何卿为合肥人。
清《重修筠连县志》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四川白草番为乱,副总兵高冈凤被劾,兵部尚书路迎奏卿代之。”嘉靖二十六年(1547):“卿再莅松潘,将士咸喜。乃会巡抚张时彻讨擒渠恶数人,俘斩九百七十有奇,克营寨四十七,毁碉房四千八百,获马牛器械储积各万计。进署都督同知。”(《明史·何卿传》)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6)对白草羌屠扫之后,白草羌从此一蹶不振。何卿的官职得到了提升,还主持新建了规模宏大的永平堡(今北川开坪),四川巡抚张时彻等则在石泉县城(今北川禹里镇)、永平堡、走马岭(今北川小坝)为他建了“生祠”(何公生祠)。
《明史·何卿传》说:“卿素有威望,为番人所惮。自威茂迄松潘、龙安夹道筑墙数百里,行旌往来,无剽夺患。先后莅镇二十四年,军民戴之若慈母。”
在明代征讨土著的战争中,贵州石邦宪、四川何卿、广西沈希仪“并称一时名将”(《明史·石邦宪传》。
《明世宗实录》 卷四百十七:嘉靖三十三年(1554)“诏原任贵州总兵沈希仪、松潘副总兵何卿亟帅家丁,赴苏、松军门侯用。”
嘉靖三十四年(1555),何卿充副总兵,总理浙江及苏、松海防。善于山地战的何卿、沈希仪,对海战却难有作为。
《明史·何卿传》:(嘉靖)“三十三年,倭寇海上,诏卿与沈希仪各率家众赴苏、松军门。明年充副总兵,总理浙江及苏、松海防。卿,蜀中名将,不谙海道,年已老,兵与将不习,竟不能有所为,为巡按御史周如斗劾罢。”
《江苏省通志稿·大事志》卷三十三载,巡按苏、松诸府御史周如斗言:“近起用原任总兵何卿、沈希仪,以其知兵,令督率川、广调至之卒,展力取效。顾皆昏睡眊衰愞,一筹莫展。近日功捷,二人者,绝无所与,将焉用之?请罢遣二臣,并停征兵之令,申饬督抚诸臣,督励乡勇,亟除残寇。”上曰:“地方残寇未靖,令督抚等官,速计剿绝。卿及希仪,令革职回卫闲住。”
被革职闲住的何卿,难免失落。督师浙江的兵部郎中唐顺之在《赠何沈两公归蜀、广序》中,对何、沈曾经的战功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何、沈失利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水战经验。尽管失败,但“两将军归矣,松茂、牂牁之间,人人相迎,曰:我公归矣!”安慰他俩,不必自愧。
在《与何总兵栢村》中,唐顺之说:“西还之后,两川复有长城,公亦角巾私第,徘徊浣花之曲,自有余乐可知也。”
《重刊唐荆川先生文集》
唐鼎元编《明唐荆川先生年谱》说何、沈失利的原因,是“兵与将不相习,又不谙海道,竟不能有所为,并为御史周如斗劾罢。”又说“余考《世经堂集》,应天巡抚曹邦辅与总督杨宜皆不喜何、沈也。”
(注:《北川旧县志中的人与事》仅是一个资料索引,人与事均点到为止,相当于为旧志加的一条条小注,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所引资料,尤其是人物,可查阅《明史》人物和其他更多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