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由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基层治理智库研讨会——党建引领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在郫都区举行,与会专家学者纷纷点赞社区发展治理的“郫都样本”。先锋村正是这样的样本。
走进先锋村,目之所及是石磙制作的24节气柱,集中展示的风车、锄头、晒席等传统农具,耳之所闻是扯响簧、滚铁环、猜灯谜、推鸡公车等传统民俗活动的欢快之声。就连鲁迅先生笔下的三味书屋、百草园,在这里也有了真实地呈现,城里来的孩子和村民的孩子在这里练书法、学画画,绿意盎然的蔬菜地里,城市人在挽起袖子抡起锄头,松地种菜,寻找着久违的“农夫记忆”。
“环境好了,乡村美了,农村变景区,村民变景民。”先锋村一社80后村民郑俊委,以前在外做家具生意,如今回到家乡销售萝卜干,每年销量达到一二十万斤,“变化来自于先锋村乡村清洁行动,用打平伙的方式开展林盘院落整治,让先锋村变了样!”
如何做好乡村振兴清洁行动?
村两委做好“四道菜”,村民做好“五道菜”
“‘打平伙’是传统民间交际方式,在川西民间,村民或每人贡献一道菜, 或有的出油米,有的出酒菜,有的出碗筷桌椅,共办一桌席,同饮一堂酒,这种联欢聚餐的方式,就是村里的AA制和众筹。”先锋村党总书记任健说,以“打平伙”的方式开展林盘院落整治,源自去年区委组织部实施的“三化提升工程”,将先锋村党群活动中心从安唐路旁搬迁到农夫记忆广场对面,阵地移交后,村两委发现,古色古香的先锋村党群活动中心是与农夫记忆广场搭调,但是两者之间的部分,以及周边的环境,还存在脏乱差的问题,放眼全村,林盘院落还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先锋村决定发动村民集体力量,去年11月17日,一场动员大会在农夫记忆广场举行,主题直指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振兴要做哪些事?哪些沟渠需要修整?产业如何打造?村上做什么?村民又做什么?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一个个大家关心的问题逐一讨论,随后,村干部深入院落召开座谈会解疑答难,面对面算好环境账和经济账,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村两委趁热打铁,组织群众代表到崇州竹里、都江堰黄家大院等地参观考察,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并共同商议确定“打平伙”的宴席“菜单”,即明确林盘院落整治的内容和方式,厘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避免了村两委大包大揽唱“独角戏”。
村两委做好“四道菜”,主要负责外围环境和风貌等公共事务:建好污水管网和化粪池(湿地);做好道路、外墙、门头等外围风貌改造提升;组织做好文化氛围营造、游客导入和经营人员培训;做好主导产业培育和引导。
村民做好“五道菜”,主要承担院落内的事情:拆除违建和私拉乱接;改厕改厨并接入污水处理设施;搞好院内改造和装修;做好家庭卫生,养成良好习惯;自主经营家庭产业。
村民积极参与投工投钱
“色香味型”俱全,村民游客齐“点赞”
以“打平伙”方式,先锋村明确了“村上做什么,住户做什么”。总体上就是村上做“外面”,群众“里面”,村上做“看点”,群众做“卖点”。全村群众积极参与投工投钱,精心烹调“待客菜”,短短两个多月,先锋村采用这种方式完成“夏家院子”等3个院落整治,“速度快、院落美、产业实”。
竹林掩映,流水潺潺,一张八仙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中国文联文艺家之家展览馆新媒体主编、成都东软学院客座教授傅录志就在竹林下挥毫泼墨,带着孩子们练习书法,空气中都是浓浓的墨香。
这是先锋村的一个文化品牌——三味书屋,代表着新时代村民“晴耕雨读”的生活方式,过去这里是村民堆放建渣、生活垃圾的林盘地,乡村振兴清洁行动中,村民将堆放多年的垃圾清走了,建起了小木屋和亭子,购进了各类书籍,成为村民阅读的好地方。除了傅录志外,这里还吸引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经仕、青年画家钟朗入驻,与先锋村一起打造“农夫记忆”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品牌。
“空气好,环境好,很多艺术界的朋友都准备到这里来搞创作搞培训。”傅录志告诉记者,他还准备把四川省音乐家协会音乐文学专委会副秘书长蒋开鲍邀请过来教村民跳坝坝舞,“蒋老师就住在郫都区犀浦街道,他对公益事业可热心了!”
村民夏春林的家,就在三味书屋背后的夏家院子,在这次乡村振兴清洁行动中,村上为他家翻新了屋顶的小青瓦,装上了漂亮的门头,他自己把家里的旱厕改成了水冲式厕所,厨房也进行了整治,屋里的墙面进行了粉刷,院子里种上了时令鲜花,家园面貌焕然一新。
沿着“打平伙”的办法,今年先锋村将完成20个院落的林盘整治。完成了整治的林盘院落,根治了脏乱差,实现了绿化、净化、美化、亮化,每天都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和参观者。在这里你可以参观体验农耕文化,骑上自行车在村里转悠,可以参观“农夫动物园”;还可以体验做萝卜干,进农夫学堂学知识;推鸡公车,坐轿子,滚铁环,耍龙灯,到夏家院子走一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有旧时模样的先锋小学,饿了吃顿地道的农夫坝坝宴,高兴了大碗喝农夫烧酒,累了喝杯农夫盖碗茶,看看乡水田园农夫景,感受一番川西人家风土人情。
“环境改善带动产业发展,促进了村民增收。”村党总支书记任健告诉记者,如今的先锋村,村民开办农家乐、民宿,发展生态观光、农事体验、亲子互动、国学教育等,吸引大量游客。今年春季累计接待游客约3万人,实现旅游收入30余万元,每个周末平均有40-50个家庭参与农事体验,农家坝坝宴月均营业收入6万元以上,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上年增加70万元以上。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