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八景,是许多地方历史文化景点的概括。给北川留下八景诗的,是代理县长余炳虎。
余炳虎,浙江遂安县人。民国《遂安县志·选举》:“余炳虎,四隅人,附监,历四川兴文县知县。历任石泉、高县、富顺、合江、合县事,管巴塘粮务,云南恩乐县知县,署镇沅直隶州事,升中书科中书,赠奉政大夫。”
清道光《石泉县志·艺文》八景诗下说:“余炳虎,浙江遂安县附贡生。嘉庆十三年(1808)署。邑有白草东西两河,康熙间改土归流,向设夷长勾摄公事。不与考试,岁征黄蜡。按户勒派,民甚病之。公躬历深山,按亩清丈,编分八号。东北曰化行俗美,西曰财阜民康。蜡折正供,各给印章。自捐资费,毫不累民。详奉大宪,革去夷长,选设乡约。准其一体应试。番民悦服,阖培感颂,设生祠焉。”
遂安县,因修建新安江电站(水库即今千鸟湖)于1958年7月7日被国务院撤销,其地大多没入水库之下,部分并入淳安县。
余炳虎对县政进行了改革,深得民心。比如,“准其一体应试”。清乾隆、道光《石泉县志》举人、贡生名录中的绝大多数人是寄籍在北川的“高考移民”,占用的是北川的名额。(清乾隆时,姜炳璋看到这种情形,就认为必须要加以改革,否则北川本地的“名额”长期为外地人占有,北川本地的文化人会越来越少。)余炳虎“深入基层,了解实情”的务实作风,合理解决了老百姓面临的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因而赢得了番民认可,为他立生祠感恩。
二
余炳虎在北川(石泉)留下了八景诗,其名其诗便在后世的文章中频频出现,但是,由于对其生平了解不多,就往往凭猜测而言。从前面的资料可见,余炳虎既不是进士,也不是举人,而是由地方举荐进入国子监的贡生。国子监附贡生,是他的最高“科举学历”。
1.嘉庆五年(1800),余炳虎任翰林院侍诏。
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登录号:144543-001)清翰林院奏报档案:
(翰林院)
事由:咨,稽察房本衙门侍诏余炳虎,于嘉庆五年七月初二日补授今职,是年七月二十五日到任。连闰扣至本年六月二十五日试俸三年期满,请准实授。
嘉庆八年七月
2.嘉庆十三年,余炳虎代理石泉知县。
3.嘉庆十八年(1813),余炳虎任四川兴文县知县。
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登录号:109352-001)清内库档案庆桂(大学士署吏部尚书管理户部事务)奏报:
庆桂(大学士署吏部尚书管理户部事务)
事由:题覆川督常明疏请以候补知县余炳虎署理叙州府兴文县简缺等语,查该员系获盗奏奉谕旨,遇缺尽先补用之员,毋庸试署,应准其补授兴文县知县。
嘉庆十七年八月二十四日
《两浙輶轩续录·严州府·遂安县》:余炳虎,官四川兴文知县。在兴文县知县任上,余炳虎主持编纂了《兴文县志》。《稀见地方志提要》卷十四《兴文县志》(六卷,清嘉庆十八年刊)条下说: 余炳虎,字风樵,浙江遂安县人,贡生,嘉庆六年任兴文知县,官至翰林院侍诏。《四川历代旧志提要·嘉庆<兴文县志>》(六卷·首一卷):清杨迦怿、余炳虎等纂修。又说:余炳虎,浙江遂安(今并入淳安)人,附监生,嘉庆十八年(1813)任兴文县知县。
余炳虎任兴文知县的时间,从上引资料可见已有两种不同说法:嘉庆六年(1801年)、嘉庆十八年((1813)。从其经历来看,应是嘉庆十八年((1813),系与初任侍诏时间相混。
在兴文知县任上,余虎虎参与了筹运修建昌陵大碑楼所需楠木事务。
4.嘉庆二十一年(1816),余炳虎代理富顺知县
嘉庆二十一年(1816),余炳虎丁忧结束后曾代理富顺知县。
清《富顺县志·职官》:余炳虎,浙江生员,由兴文县嘉庆二十一年署。
5.余炳虎曾任云南恩乐知县。
道光年间,余炳虎曾任云南恩乐县知县。《云南通志·恩乐县》:载:道光六年(1826) ,知县余炳虎倡捐修崇圣祠,使其焕然一新。
注:2017年曾写过一篇关于余炳虎的短文,对其任“石泉县知县”作了否定,现予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