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285|评论: 1

悠悠水口情

[复制链接]

       唐代诗人张九龄有诗《西江夜行》曰“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抒发思恋故乡情怀的千古佳作。
        谁不说自己家乡好呢!这里我却想赞美的是我的故乡——水口。
        水口,地处天府之国,古城临邛之西文井江畔,意指水流出口之处。“水口者,一方众水所总出处也”。据清嘉庆《直隶邛州志》载:“西北山溪水会合之区,又为文井江流必经之道,山川幽异,物产滋丰,易于肥贾。”故名水口。仅凭这水口地名的来历,就足以留给人们无尽美好遐想的空间。
        水口历史人文景观较多,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重,其中犹以黄梅戏《女驸马》之原型、五代前蜀才女黄崇嘏的故事为最为有名;家喻户晓的“天下第一保”王保长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水口场镇部东为浅丘区,西部为山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气候温和,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这里民风淳朴,物产丰富。然而,对我这个异地长大的人来说,对老家的情感里, 最让我难忘的便是我第一次赶场时的的老街及石尊坝。
               水口场的老街依山        水口场的老街依山傍水顺势而建,木质结构的川西民居鳞次栉比。狭窄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一到赶场天最为热闹。水口场逢二、五、八为赶场天,每逢赶场的日子,天刚放亮,老街上各类经营店铺家家户户开始打开门板,洒水扫地,希望又是一个顾客盈门,生意兴隆的集日。
        日头已高,天已大亮,从不同方向大路、小路,亦或是山上、山下赶集的人们络绎不绝,纷纷走向同一个目的地——水口场。              
       老街上热闹起来了。这时,走到老街上,但见人头攒动,比肩接踵。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的包着头帕,穿着深蓝破旧的长衫,脚蹬草鞋,嘴上咬着烟杆子,倒背着双手,手上还拎着一把干烟叶子,慢慢踱步,悠闲自在;有的背着背篼,装着自家都舍不得吃的两只鸭子,兴致勃勃,希望着能卖个好价钱;更有几个老婆婆,挎着小竹篮,里面装着各自积攒了多时的鸡蛋,结伴来到上场口,刚放好小竹篮,便引来了几个教师模样的青年男女上前观看询价。        这边小百货店里,        这边小百货店里,也是进进出出,人流不息。
         只见一个中年村妇同一个年轻白净的姑娘站在柜台前,手拿一块新潮的花布在身上比划着,从她们脸上洋溢的笑容看出来,她们比较满意。街边的小面馆里,人声鼎沸,一家子老少三口人,一人一碗红汤杂酱面,吃得滋滋有味,放在地上背篓里放着新买的小儿玩具和一刀诱人的五花肉,那感觉今天真是没有白来赶场。旁边小桌上放着一碗面,一个小蝶碗里有几片钵钵鸡肉片,看样子还没有动筷子,一个衣着褴褛的中年汉子,古铜色面容,头发花白,端着一杯跟斗酒慢慢啜着,仿佛眼下这种日子就已心满意足了。
        小食店外面老街上,依然是人来人往,各自怀揣着自己的希望和梦想,一年又一年,一场又一场,就这样过着,对许多人来说,也许这就是生活。
        后来回到四川,有一次带着几位台湾来的朋友上天台山游玩,返回时路过水口,我突发奇想,告诉客人这里就是我的老家,我曾经读书学习过的地方,今天正好是赶场天,这里的赶场氛围是在台湾感受不到的。客人们好奇心一下来了,纷纷说要求下车去赶场。在老街上,我们一行几人在拥挤的人群里慢慢走着,一边欣赏着老家的风土人情,一边品味着各种小吃,游玩整条老街,客人们陶醉了,说这里太美了,赶场真有意思啊,不停赞叹着,感谢我带他们到这里游玩,并说今后对这里一定记忆难忘啦。我心底也不觉涌起一丝自豪。
       石尊坝,今称石尊村石尊坝,今称石尊村,同水口场老街通过一座古老的石桥相连接,坝上住着一个村的人家,主要是王姓和李姓。据老辈人说这两姓人有亲缘关系,历来有不通婚的乡俗,我启蒙读书便从石尊坝村办小学开始,启蒙老师既是我的姨丈杨炳文,记得直到我读大学时他依然勉励我认真学习,早日修成正果,他对我人生的影响深入心灵,也令我受用无穷。如今他虽然已退休了,在我心里,他还在心灵的课堂,孜孜不倦,教书育人。       时隔数年后,离开了车水马龙、热闹喧嚣的大城市,我再次回到邛崃。在一个细雨蒙蒙的下午,我专程又去水口,寻早儿时的足迹,去感受我对故乡的那份情。
        我驾驶摩托行驶在通往水口的公路上,任凭雨水在脸上流淌,心中倍感十分的惬意。蜿蜒的道路傍山而筑,路旁树林下是一条河水宽阔的河流,河流对岸又是植被茂盛,险峻陡峭的山峰,道路、山峰、河流相向而行。道路两旁树木蓊郁,竹林茂盛,在雨水的洗涤下显得更加绿意盎然、青翠欲滴。对面河岸的半山腰则不时看到漂浮的雨雾,雨点打在水面上溅起的密密麻麻的水花,树叶、竹叶、草丛在雨中发出均匀的沙沙声,这一切交织成一曲大自然动人的交响曲。
       行驶了约二十公里,来行驶约二十公里,来到了石尊坝的地界,眼界豁然开朗,地势也相对变得开阔一些。道路蜿蜒在两边的青山绿水之间,山脚下的绿茵随处可见散落的农舍,路旁是满是结满沉甸甸穗子的稻田。雨后的稻田和着雨水散发着醉人的芳香。这时,雨也小了些,变成了丝丝细雨,竹林深处飘起了缕缕的炊烟,不时传来几声犬吠。不知是谁家的一小群只鸭子还在小河里自在地畅游着,不时抖落着身上的雨水。河边的草地上,一头水牛在雨中悠然地咀嚼着青草,牛背上站立着一只青头黄嘴的小鸟,两只白鹭在旁边盘旋。向前行驶不远,一叶扁舟映入眼帘,一老者身披蓑衣,熟练地撒下渔网,此情此景,我不免想起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在道路的一个小岔口,我转向沿着稻田间长满青草的碎石小道,来到小河边,小心渡过了一座是墩儿和石板搭成的简易小桥,来到了外婆家,故乡的老屋依旧,山水依旧。
        老屋座落在河岸的高地上,背后是青翠的大山。过河拾阶而上,进入院子,冲击我视觉的则是青竹、桂花、银杏和李子树美化的小圃,院门旁的蔬菜架上结满了豆荚、丝瓜。小圃后是农家常见的木头稻草搭建的牛棚、猪舍,小圃里栽种的冬瓜、土耳瓜藤子顺着树枝爬上了猪舍的稻草棚顶,藤子堆里躺着几个硕大的冬瓜,土耳瓜睡一片,垂下的瓜藤也悬挂着许多的土耳瓜。一只栓着的小狗叫了起来,舅舅迎了出来,舅妈一边在灶台边忙碌着,一边招呼着我。
        脱下湿漉漉的雨衣坐下,舅舅递上一杯热腾腾的茶,此时的感觉简直美极了。
       我进了厨房,舅舅一边往灶膛里添着柴,一边和我唠着家常,火光映红了他那古铜色的脸庞。舅妈忙着煮乡下老腊肉和新掰的糯玉米,外婆则问这问那,一脸的慈祥。我忘却了心中的凡尘杂念,丢弃了一身的疲惫,尽情地享受着这此刻的安宁和欢娱。
        不觉间,晚饭好了,不觉间,晚饭好了,舅妈端上了热气腾腾的糯玉米,她怕我烫着手,又拿一只筷子串着递给我,着实让我有些不好意思。舅妈用从自家菜地里现采摘的辣椒、豆角和韭菜做成的农家菜端上了桌,让我不由垂涎欲滴,胃口大开。舅舅、舅妈不停地给我夹菜,让我多吃点,我居然比在家时多吃了半碗饭。望着他们那饱经风霜的脸颊,我也嘱咐他们要保重身体,不要太过劳累了,可他们却淡淡一笑:“没事,我们农村人就这样,劳作惯了。”我不禁从内心敬佩他们对生活的那种恬然自得的态度,那么平淡地对待人生,有句歌词唱得好:平平淡淡的才是真,既是真是的生活写照。
        眼看天色暗淡下来,雨也停了,我婉拒了舅舅和舅妈的挽留,推车出了院子,走过小桥,来到稻田间的小路上,我回头望去,舅舅和舅妈站在河岸上看着我,大声嘱咐着让我路上小心。我挥手致意。我又 望了望桥那边的场口,带着心中对故乡的无限眷恋,行驶在回城的路上。我留恋故乡的山水,留恋故乡的小河,更留恋故乡的亲人………故乡渐远,远处的群山也渐渐朦胧………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9-6-11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口是个好地方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