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奎提供的资料: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是中共党史、军史研究的最高权威单位,2010年4月10日,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部全国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简报第8期刊载《邛崃战场遗址》,是代表中共对成都战役最新、最权威、最全面的评价。全文如下: 《邛崃战场遗址》 邛崃位于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的过度带,是通往川藏、川滇的咽喉要地。 1949年12月19日,解放大军强攻解放邛崃县城,后续部队沿大邑、邛崃君平、高山、固驿、新安、蒲江一线设防。二野12军的前线指挥部就设在邛崃县城,12军副军长肖永银从这里沟通与军部兵团、二野的关系,指挥协调各部,实施战役阻击与战役围歼,激战川西的成都战役邛崃阻击、追击、围歼战随之形成。现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一幅解放邛崃县政府的图片,就是成都战役邛崃战场遗址的历史见证。 解放战争时期的进军西南作战,是中国大陆的最后一场大兵团作 战。从1949年10月发起,到12月结束,历时两个月。而载入军战史的成都战役,就是其中的重要战役。刘伯承、邓小平亲自指挥了这场战役。 成都战役,在中央军委“南进、断退路、大迂回,穿插包围再打”的战略方针导演下:“以五兵团主力及第10军,由川南向乐山挺进,并迂回成都以南;第三兵团主力,除一部担任重庆警戒和接管,由川东前出成都以东,并抢战成都以西至邛崃、大邑;十八兵团由陕西、陇南前出川北,以求聚歼敌于成都地区”。我三、五兵团,于12月11日分别由川东、川南挥戈西进,抢占要点,到12月20日,我11军出简阳,前出新津、双流以东;12军出澎山控制邛崃、大邑,构成第一道防线。16军进占蒲江、丹棱构成第二道防线。而溃退川西的国民党第五兵团司令李文率领十万大军分别西进,妄图经新津取道邛崃向西昌方向突围。 12月19日,我二野12军36师106团从彭山直插邛崃,强攻解放邛崃县城,后续部队沿大邑、邛崃君平、高山、固泽、新安、蒲江一线设防,形成阻击战态势。从12月20至27日,我人民解放军二野第十军、11军、12军、16军和18军等部在东起新津,西至名山、邛崃,南及蒲江,北至崇庆、大邑之间,纵横一百多里的广阔地域,展开了以邛崃为中心战役阻击、战役追击与战役围歼。 其间的12月24日,敌李文兵团从新津分左中右三路向蒲江、邛崃、大邑突围,左纵队抵新安,中纵队(主力)直抵固驿,右纵队抵 君平,与我12军激战,遂以精锐第90军向高山一带进击,后续向新 安方向逃窜,受到我16军与10军、11军的前后夹击。激战中,敌军在高山镇一带突破防线,阵地失而复得,敌先头直逼邛崃城北拱辰,驻邛12军军直预备队前往堵缺口。我成连建制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就牺牲在邛崃的土地上。而战功卓著的12军34师100团团长李耀光,也在这场阻击战中壮烈牺牲。 12月27日凌晨,我12军36师108团、106团神速出击邛崃五面山地区,将敌兵团司令李文俘虏,群龙无首的敌军被我分割包围,顽固者逐一被歼灭。14时,敌残余万余人向我人民解放军缴械投降。 以此为标志,成都战役最终在硝烟中结束。 从战役部署,到战役实施。地处战略要地的邛崃,是作战双方关注的焦点。激战,在战役阻击与战役围歼中形成。战局的发展,最终使邛崃成为成都战役的重要战场。 在这场激战邛崃的战役决战中,既有我12军等部在邛崃君平、 高山、固驿、新安一线为设防而展开的正面激战,形成力阻北犯之敌,全歼路北守军的战役阻击,也有我10军、11军快速进击李文后背的战役追歼。既有我16军、18军从蒲江向邛崃方向的兜击,也有我12军一部相机移师卧龙致和场、南河宝水、宝林邵院向蒲江方向的兜击。并最终形成对窜逃川康路南、邛崃东南方向以西、蒲江西崃、敦厚以北—邛崃固驿军田坝、蒲江西崃墩柑、铁牛寺、敦厚干溪沟、白马、松华粪塘之五面山一带敌李文兵团部的战役围歼。还发生过我川康边游击队在邛崃石坡与敌正规军21军的激烈遭遇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