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号原文: 国人之间几乎没有辩论,只有争论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5&wfr=spider&for=pc笑侃社会 发布时间:18-10-1011:46
转自黑白先生
偶尔在微信群与人辩论,常感慨国人在逻辑学上的欠缺,能够掌握基本逻辑、正确运用逻辑的人不多,缺乏逻辑的人回复的内容让人哭笑不得,你指出来他逻辑上的错误,他又恼羞成怒破口大骂。逻辑学真的是国人最应该补的课之一。
易中天老师归纳过三点中国式逻辑:1、问态度不问事实;2、问动机不问是非;3、问亲疏不问道理。易中天在《斯文》里说 ,逻辑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可以避免错误的认识、无谓的争论。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遭遇“中国式逻辑”。比如:新闻里说:中国人在外国的飞机上遇难了。逻辑:为什么会发生? 中国式逻辑:活该,谁让他们出国了,中国哪里不好了?
国人逻辑:只要是自家人,说什么都对;如果是自己仇恨、反对的人,说啥都不对。再比如,有个著名的鸡蛋论:
A:这鸡蛋真难吃。
B:隔壁的鸡给了你多少钱让你在这里满嘴乱喷?
A:这鸡蛋真难吃。
B:再难吃也是自己家的鸡下的蛋,凭这个就不能说难吃。
这让我想起了一条重要议事规则《罗伯特议事规则》:
不许质疑动机,不能以道德的名义去怀疑别人的动机。因为动机是难以证实的东西,对动机的怀疑和揭露本身就是对议题的偏离,指责动机也毫无意义,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增加矛盾。
看来这不是国人独有的,之所以国人会有这种逻辑,就是因为长达几千年的农耕村落社会所带来的,毋庸置疑,这种农耕村落的人际关系学与今天的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所带来的大面积的陌生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匹配的,已经成为我们与陌生人建立健康关系的障碍。
几千年来,由于人文环境不同,中西方逻辑有着巨大的差异。比如西方文化逻辑性很强的三点定律:
1、同一律:事物跟其自身相等同,“自己”不能“不是自己”。(中国式:儒家的格物能致知,因为万物皆相通的原因)
2、无矛盾律:事物不能同时“是”跟“不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中国式:塞翁失马,是祸也是福)
3、排中律:事物只能有“是”或“不是”两种状态,不存在其他中间状态。(中国式: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化中的中间状态,甚至“是”和“不是”也是变化中的中间状态)
西方逻辑:直截了当、简单明了,有标准,有数据,一看一学就知道了怎么去做、怎么去走。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里太多感性的东西,太多模棱两可,太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对逻辑思维训练又太少,严谨的值得推敲的东西不多,多是些大而化之、笼统、纠缠不清的东西,这就造成国人永远不能理性的辩论。
但是,并不是东方文化一无是处,它自有其价值。比如西方文化喜欢玩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来的结果就是二元对立的。非黑即白,要么民主,要么就是不民主。要么对,要么错,这看起来一点也不和谐,其实世界并非那么简单。
而东方文化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多元的,多种情况共同存在的。黑白之外还有灰等。例如,中国人喜欢打擦边球等。中庸里面这句就很贴切: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是西方文明很难理解的道理。各忙各的,各有各的道,不是把自己喜欢的强加给别人。所以汉族是一个很杂的民族,这里汇集着各种信仰能够包容一切。
中国文化写意如国画。不同西方文化写实如油画。方向不同,互相做补。中国文化强调个人感悟,孤独从黑暗罅隙里出发,走到光明,便是无量,人生大成,所以少有文化者自走绝路,苏东坡王阳明大成之至。西方文化严谨逻辑,却可能钻牛角,哲学家有走偏僻甚至绝路,是思想模式的牺牲。当然中西合璧才最圆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