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91|评论: 0

探索阆中古城历史名人名园元戎府16道圣旨始末

[复制链接]

圣旨,是指古代各朝时期皇帝下达的命令或重要事物办理的指令。
圣旨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严格区别:
一品为玉轴,
二品为黑犀牛角轴,
三品为贴金轴,
四品和五品之后为黑牛角轴。
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
圣旨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
作为历代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及封赠有功官员或赐给爵位名号颁发的诰命或敕命,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官衔越高。
皇帝的圣旨在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份给传达地的迎恩接旨人。
皇宫中的相应机构保管记载事件经过和发出时间人物,作为圣旨传送的存档和备案。

圣旨被接旨的官员们郑重地保存在了自己的家中在中堂供奉天地君亲师两旁。
也有官员还将圣旨供奉在家中的祠堂里。
因为圣旨是这个家族非常特殊的荣耀。

那么圣旨最后又到那里去了呢?

随着时代的更换,多数毁于流行中的战火,少数遗落民间,极少数藏于各地博物馆或民间收藏家之手。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今天我们以四川阆中历史名人世家的16道圣旨探索来龙去脉。

四川南充阆中古城显赫世家迎恩街元戎府邸蒙家大院中的原“拾陆道圣旨”说起。

蒙家祖上在康熙十八年从陕西泾阳移民四川阆中后。
相传,第一次迎恩圣旨地是在今古城北门威德坊不远处的北门井区,当时蒙家主公蒙元亨入川阆中后,发现大量商机以及政府号召凡在湖广大移民中贡献者均上奏朝庭表彰。
蒙元亨通过商业渠道介绍各地百姓入籍曾经的四川廿年省会阆中功劳之大。
朝庭给他表彰成为这个家族第一次道圣旨。
也为后来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庚子年)长子蒙应瑞从士兵西征战功显赫,连同祖上三代骁骑将军蒙顺康熙帝赐名蒙善宇骁骑将军蒙元亨湖南镇筸总兵蒙应瑞同时封为大将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北门井区与阆中官民迎恩数道圣旨和“元戎第”御匾。从此振武井之名实至名归。
至到清同治年间共收到朝庭颁发的圣旨达16道之多,
古城迎恩街,蒙公祠、官菜园街,双龙今七里金顶观下区核桃观光休闲园下的蒙家湾村原“蒙家避暑山庄”的由来。
那么16道圣旨又到那去了呢?
据蒙家老人和社会学者口述。
相传在20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文革中被毁。
为什么是相传而不是见证,
因为1967年春蒙家人和居住此的军民人员均见证过供奉的奉旨和祖先的画像。
过后不久的阆中张飞庙,巴巴寺,元戎第等门楣和蒙家三道御笔匾,康熙御笔“元戎第”,乾隆御笔“文魁”,道光御笔“簪缨济美”以及“元戎府”二大门斗拱圣旨门被毁。
16道圣旨不知去向,毁不见火迹,存不见露面,蒙家老人们猜想被族人和破坏者拿走。

但笔者曾访问过当时的见证者,见证者说大家在拆出二大门时,街房临居很多到处有火迹,但没人见到三道匾和圣旨什么的,当时蒙府居住的成年以上的人几乎都不在家。
在这之前,蒙家人曾说省文管部门和驻阆的领导来过这个大院以重金岀面收藏保管,但蒙家人没有答应。
但至今不见有人说起。
或许是真的被毁于文革,或许珍藏于蒙氏族人某家中,或许流落民间某家庭收藏。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