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晨式人物并非孤例。仅在《奇葩说》的辩手里,就有詹青云等人也因不当言论中的立场问题被网友批评。往更大范围看,舆论场上还有一大批“公知”群体,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及逻辑能力,惯于以吊诡的逻辑、复杂的语言包装错误命题,尤其热衷于逢西必捧、逢中必踩,似乎非如此就无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塑造“舆论领袖”的形象。在过去相当时间,这样的“公知”很有市场,一度呼风唤雨,粉丝动辄百万。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这些年,国人亲身经历中国的崛起,对所谓优越的西方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当爱国和自信日渐成为主旋律,对“公知”的祛魅也正在完成。加之,这些年,从侮辱英烈被判刑,到错印中国地图被要求道歉等,一次次事件促成舆论场上的共识凝聚:言论自由是有边界的,行为是有底线的,尤其是中国核心利益更不容一点侵犯。放眼当下,公众人物发言也好,品牌商家做宣传推广也罢,都已经非常在意底线规矩。正义理性、法治意识在舆论场上更加彰显,此情此境之下,“公知体”套路自然不会受追捧,还会被“拍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