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羡县郤月城,成为今汉阳区域第一座有名字的城堡。汉末三国时代,枭雄并起,刘表在江汉交汇处设立城池,是为防御对此虎视眈眈的孙吴。武汉地区,成为天下角逐长江沿线的重要角色。 东汉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南方两大军阀孙吴和刘表火拼,前者占据沙羡县之后屠城,郤月城被焚毁。 江夏、夏口 拉开三国序幕,见证魏吴对立 随后的赤壁大战中,今长江北岸的汉口地区出现了一个闪亮的名字——夏口城,因为夏水(汉水古称之一)注入长江而得名。当阳坡一战,刘备三兄弟南下,请求与孙权联合抗曹,他本人率军进驻夏口。 大战的主战场赤壁,位于夏口以东。那一战,孙刘联军击退曹操。八百多年后,苏东坡游览古战场,并留下了《赤壁赋》道:"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龟山电视塔。 文中提到的武昌,并不是今武昌,而是武汉以东75公里的鄂州市——据说它的命名,是为表达孙权“因武而昌”的愿望。一年之后,孙吴一方在今汉阳设鲁山城,因在鲁山(今龟山)而得名;公元223年,在当时的江夏山(又名黄鹄山,今蛇山)筑城,也名叫夏口,属江夏郡管辖,与汉阳地区的旧夏口隔江相望。 汝南、江夏 南北王朝对峙,城头变幻大王旗 时间来到南北朝刘宋时期,昔日的夏口从县城驻地升级为更高的州驻地,因为它是郢州首府,所以又称郢城;曾经的涂口城此时改名“汝南”,为江夏郡驻地。也就是说,在今武汉的长江以南地区,先有一个“省会”,后有一个“地级市”。 ▲ 武昌江滩。 隋朝初期把郢州改为鄂州——此鄂州驻地在今武昌区,而不是今鄂州市。同时,原汝南县改名江夏,县城从涂口迁至今武昌区,此地从那时开始一直称为“江夏县”——从隋朝到清末,持续了1300多年。 武昌 “借”来的地名,最终变成省会 元代设立湖广行省,武汉地区开始称鄂州路,后改名武昌路——注意!这个武昌,自三国时期设立以来,指的是今鄂州市一带,此时首次被今武昌区所用,但县城仍叫江夏,是行省的治所,这是武汉地区首次成为“省会”。明代洪武九年(1376年),今湖南、湖北前身湖广承宣布政使司(俗称“湖广省”)设立,驻地称武昌府(“武昌县”仍在鄂州)。 ▲ 武昌区武汉绿地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