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经椒盐饼
图、 文/方仲贤
昨日,来自北京,广洲,重庆几个作家朋友一到我家里开口就问邵饼子哪里?。
每次与我相约出外采风的文友都是这样,一提到荥经就谈到邵饼子,就像外地文友一提到自贡就提起魏明伦。这雅安市荥经县街市,饮食店铺、特色摊点众多,魏明伦因写<<巴山秀才>>文坛出名.而今成了自贡的一个符号,这邵饼子(邵明福)也跟着他椒盐饼子名闻遐迩,也成了荥经的符号了。
正宗邵饼子是邵明福大伯的家的之宝,远近闻名,芳香可口,入口化渣,回味无穷的香,酥,脆。而长久独在这条南丝绸路上的独特技艺,历经岁月磨砺,走过百年沧桑,在人们的食谱喜好中,已经沉淀为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成了荥经一个响亮的符号(招牌)。只要一到荥经的游客大多是闻着椒盐饼子的芳香慕名而来。邵明福为了不让邵家饼子失传,丢掉开车拉货赚钱而继承了大伯手艺。
荥经因青山绿水,空气清新,大多食物多为原生态.又是古代通往云南西藏丝绸交易,茶马互市的重要驿站,汉人已茶换藏民的优良马匹都在荥经,雅安,名山,天全这条商贸古道上进行交易。邵家根据祖上独传的传统技艺,用猪油,面粉,芝麻等进行精工细作在熬子锅中煎制后放近烘锅内文火慢烤而出锅,这一传统制作特色在老北京京城曾轰动一次。据邵大伯当年与我介绍,清朝年间在京从政的荥经人内阁中书黄汝鉴每次回家乡时,都要带上百个邵家椒盐饼进京慰问朝庭同僚,黄汝釜一心想带邵大伯父亲进京专制贡品以效朝庭,可不幸邵大伯父亲当时因患肺结核大病不起,由此未如愿。
荥经还有特色由川北传來荥经,后经荥经人进行特制加工为碗豆凉粉,麻辣香但外地人,尤其北方人怕辣又想吃,为了调剂他们怕辣口感,邵家将其椒盐饼与碗豆凉粉联姻配搭,食客们咬一口椒盐饼,挟几根碗豆凉粉吃起来回味流香,拍手叫绝,而今每到节假日,是“邵饼子”第三代掌门人邵明福,乳名(大强儿)一家最繁忙的时段。
回归故里的人,只要一下车,急不可待地来到老街,(电影院)对门.买一块邵饼子,啃一口这咸酥鲜香,才真切感觉回到了家乡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上,头一摆,一股浓浓的乡愁折射遍身,不由滚滚几滴泪水出来。
小时侯,我常到外婆家玩耍,外婆与邵家亲如姐妹,外婆那年95岁时存在银行存折都由邵明福母亲杨学英帮保管,杨学英患病走时对我外婆说,在生一起互相体贴,叫我外婆死时一定同她葬在一起在打锣坪,隔璧还玩笑地说杨学英孃孃是我外婆的老闺蜜,邵大伯性格刚直,坚持真理不畏权势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刻印象。
那时在文革前,有一局长与邵大伯聊天时聊到三国火烧连营,烧死曹操八万大军,邵大伯不服,始终坚持说八十万大军,争论不休,我在旁边劝说:"邵伯伯,你烘锅内饼子烤燃了"。可他理也不理瞪起眼说:"烤烂算球!20个饼子算啥,他龟儿少给我算了七十二万人马。老子就不服输,他局长又咋个,咋有书为证"。可见邵大伯饼子做得独特抢站了市场与他性格密切相关。每逢礼拜天节假日,无能夏日酷暑,还是寒冬腊月守候邵饼子出锅的人均排长队,邵家饼子出炉后,荥经人,立即打包给快递小哥,申通,顺丰,中通圆通发往大江南北。
荥经味道的邵饼子不仅是饮食文化,而且成了旅游品牌的穿梭地,许多游客前来争相与邵明福合影留念,有几十队青年伴侣因帮带这饼子而传情相爱结为夫妻,记得中国女排甲A联赛那年来荥比赛,一队员带回20个椒盐饼给刚恋上的男友,男友在家吃后感慨万千大赞"咬一口饼子,香了我三年,莫忘了荥经椒盐饼为我连姻"。
邵饼在荥经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七十二岁的邵明福现为非物质遗产传承人,身体结实,两眼闪烁,制作邵饼严格按照传统工艺,虽然生意红火却不偷工减料,粗制烂造,仍按发孝面起酥面和子母面。邵氏夫妻分工协作,其子负责擀面制坯,将一小坨酥面,包入子母面内,匀力捏搓裹揉,反复擀卷翻摊,制成圆形饼坯。邵父掌管“司灶”遥控指挥,将饼制坯分批放进炭火的平底锅烙制,待饼坯头面嫩黄成型,立即夹入旁边的烤箱,数分钟后即成邵饼。
邵氏烧饼皆选优质面粉和优质菜油制作。当年邵明福祖父首创邵氏烧饼招牌,独树一帜,采用上好汉源花椒碾成粉末,与精盐一道混入酥面,子母面包住酥面入心,擀压成千层香味并能存放一月不变其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代代相传的邵家椒盐饼制作的沙器烘锅被电烘炉取代。邵明福承旧而不守旧,在原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技艺创新对大容量的电烤箱调控掌握,仍保持其不变的独特美味。
早年茶马古道上背茶进藏的背二哥是邵饼子的忠实拥趸,汗水湿透的衣衫,在摊子前按照荥经山歌曲调为邵饼子编词对唱,一男一女,以歌传情,"妹妹呀,你是又麻又酸又辣的辣凉粉哟喂,哥哥是香你,爱你千层爱的椒盐饼呀喂......."一曲曲山歌迥荡荥经,背二哥们腰间别着椒盐饼和酸奄菜用智慧和汗水,拄着钉钉拐在这崎岖茶马古道上传承了千年的茶马文化。用勇敢坚实的心血开辟了一条通往雪城高原处的经贸之路,而今在这条古道上留下了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
今天我与这几位作家在若水公园边喝茶,边尝饼,他们激动得说"这荥经所特有的"千层酥"具酥,香,脆,进口化渣等特色,虽含油酥,但观之无油,触之不腻手,食之香脆,噬之不腻口,冷热均酥松柔软,不碍齿,不沾舌.回味悠长.走时得订做百个而返.
是的,荥经历经几次战火摧毁,值得骄傲的是荥经人却能浴火重生。在一次又一次决战中奋起,1911年9月辛亥革命,雅安罗子舟与荥经李永忠驰援成都9月10起义,在大相岭打响反清第一炮进行浴血奋战抵抗了大批清军,加速了清朝统治在四川的崩溃.荥经人用他们的爱和期待,执守与柔韧,铸成了这座在清风雅雨永远不倒的老城。一块饼,一碗凉粉,一条路,一群人,一方山水,不绝千秋,连接着一座城的记忆,书写着荥经过去与现在的辉煌历史与悲欢离合的酸甜故事。
作者简介
方仲贤:四川作家,雅安市作协会员。曾任《重庆文化报》特约记者,荥经作家协会秘书长。作品散见于《重庆文化报》《东方潮》《四川工人日报》《四川林业报》《四川农村报》《雅安日报》《上海文学》《北京文学》《辽宁文学》《长江文学》等报刊网站。1997年荣获重庆市文联举办庆香港回归征文银奖,2016年先后荣获雅安市政府举办的征文《蒙山忆雨》《美哉瓦屋山》等奖项;作品被武汉、重庆多处收藏。2008年由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个人专集《太阳谷》,现有两部长篇小说、两部电视剧《鸽子花恋歌》及《茶马古道》等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