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眼人都能看出,帝国的心脏不久即将改变。永乐十二年,就在准备迁都的同期,永乐大帝看对了顺天府西南方向的一处荒地。 这里曾是元代的皇家狩猎区,蒙古人作为马背上的民族,祖传艺能得到了保留,他们在这里训练飞禽走兽,今日留存下来的“晾鹰台”遗址即是证明。 永乐皇帝沿用此地,将元代猎场的范围扩大了数十倍,同时为了把这块地皮彻底控制起来,修建了长达60公里的围墙。 这道围墙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因猎场内有一潭湖泊而被称为“海子墙”。墙东角在大羊坊,墙南角在回城村,墙西角在黄村,北角达至镇国寺,所占地盘相当之大。而它的正北门,就是今日耳熟能详的“大红门”。 南苑(下绿色部分) 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的出游狩猎的地方 “城南二十里有囿,曰南海子,方一百六十里” 描写的正是此片区域 (图片:wikipedia)▼ 猎场修建完成之后,一个实质性工作就是皇家派人在四角把守,防止周围民众越墙偷猎。而四角把守的地点,后来也出现了人员流动和聚集定居,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村落。 这些村落在命名上大多带有城墙的色彩,如黄村附近的海子角村,丰台草桥东边也有一个叫角儿堡的村子。 而在海子墙西北角的方位上,还有一个叫做“新坟地”的村落。但它的历史得追溯到明末清初。 明清易代之际,北京城动荡不安,随着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曾经的京城开始进入混乱时期。这期间,作为之前皇家猎场的海子墙无人管理,当时便有一些在京城郊外居住的看坟人在该墙的东侧故址土坡上自行建立住房。由于这里离坟地和看坟人的居住地不算太远,“新坟地”这一词便落到了这里。 这一词从此开始就延续了将近300多年,直到1958年,坟地被夷平,大量闲置土地被开辟为新的农田,而旧名称“新坟地”也顺势改名为“新发地”。除了新发地,同一时期中国各地大多将许多带有不吉祥含义的地名改名,其中就包括今天世人皆知的地名——中关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