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1日,国家卫健委提出:复课后应坚持“户外120分钟”原则预防学生近视--
“疫情逐渐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很多省份的学校已经复课。对于学生如何预防近视,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在10日举办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指出,复课之后,对于孩子们的近视防控还是要做到“户外120分钟”原则,最好每天保证两小时以上的孩子户外活动时间。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来说,应该更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对于近视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户外活动可预防近视 很多人关心近视该如何治疗,但就目前来说近视重在防控,大概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一些眼科专家发现儿童每周户外活动时间越长,发生近视眼风险越低。
两位来自澳大利亚的眼科专家Rose教授和Morgan教授,也是主要研究户外活动和近视眼防治整套理论的创始人和推广者,他们曾以“户外活动对于近视防控的影响”为主题做过相关的试验,他们在试验中发现一个现象,即:
读书最刻苦但是户外活动最少的孩子发生近视眼的概率最高;相反,那些读书非常勤奋但是户外活动也足够多的孩子,他们发生近视眼的概率非常低,是几个实验群组里发生近视概率最低的。
这个试验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户外活动对近视有保护作用;第二,户外活动对近视眼的保护作用要比视近活动导致近视的致病作用更强。
也就是,户外活动,能预防近视
户外活动的近视防控机制 那么户外活动对于预防近视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呢?
关于增加户外时间对近视眼起保护作用的机制有很多种说法,当然各种说法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定道理,但目前比较公认的作用机制有两个,一个是太阳光照射使瞳孔缩小,瞳孔缩小使景深加深,模糊(特别是由于离焦性而导致的模糊被减少)减少,所以能抑制近视的发生;第二,可能与多巴胺有关。对于前述的第二个作用机制目前大家一致比较认可的观点是户外高强度的光照水平,导致视网膜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增多,从而对控制眼球增长起主要作用,进而起到预防近视的效果。
户外活动的近视防控原则 在2015温州举办的国际近视眼大会上大家基本形成了一个共识:如果要使户外暴露发挥作用,每天至少要暴露2小时,才能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国家卫健委:复课后应坚持“户外120分钟”原则预防学生近视》中也提到:
学校应确保学生在体育课和30分钟的大课间能在户外活动。同时也要确保错时、错峰增加学生体育活动的距离。放学以后保证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时间之后再做作业,尤其是增加户外孩子们和阳光接触的时间,对孩子们这段时间预防近视非常重要。
疫情期间,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挤眉弄眼”还有“歪头斜脑”,以及各种转动眼球为主的眼球运动操,“这种运动其实是眼外肌的运动,对有一部分需要训练双眼视功能的、斜弱视的小朋友有一定帮助,但是不能够很好地缓解眼内肌肉的疲劳,因此不能减缓近视发展和视疲劳。”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眼科主任魏文斌解释说,增加户外活动,增加看远的时间,就可以有效地放松调节。防控近视还是应该强调“20-20-20”口诀,也就是说看近20分钟,注视20英尺(6米)以外20秒以上,这样才能使眼内肌肉得到放松,从而缓解视疲劳。
最后瞳康科技帮大家划一下重点:
户外活动对于近视眼的预防是有效的,因为户外高强度的光照水平会使视网膜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增多,多巴胺可抑制眼球增长,进而起到预防近视的效果。但想要得到较好的预防近视的效果,每天最好要满足2小时的户外时间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