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升三的孩子本身处在一个爱玩爱闹的天性阶段,小朋友专注度大概维持在20~25分钟左右,自控力稍弱。该如何保证这个阶段的孩子维持专注度、自控力的同时还拥有学习动力呢?
实际上,学习动力差最大的原因是孩子把学习当成任务而不是乐趣。有一个效应叫做“胜利者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如果能够先战胜一个较弱的对手,那么之后在面对强大对手时的胜算,会比最初就直面强敌大很多。”作为家长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胜利者意识”,明白“成功是成功之母”,让孩子享受学习中成功的快乐与成功感,这种快乐、成功感所带来的乐趣会自发驱使孩子去投入下一步的学习。
当然,仅仅把学习当成乐趣对低龄阶段的孩子来说有些难度,这时候家长可以辅以奖励机制。奖励机制的设置能够让孩子在获得成功感的同时还尝到甜头,低龄阶段时家长最好以物质奖励为主,伴随孩子的成长慢慢的过度到精神性奖励,这样既激励孩子又能避免孩子对物质奖励产生依赖。低年龄阶段的孩子的胜负欲比较明显,也可以家长与孩子共同比赛,制定输赢政策,一起在比赛中去完成某一项既定任务。值得一提的是,轻易达成的目标也容易让孩子对成功感产生倦怠心理,所以怎样巧妙结合学习内容去设立“可执行性强“同时又带有”挑战性“的目标,是对家长的一大考验。成功感有了,甜头也尝到了,慢慢的孩子的学习动力会有明显的加强。
总有家长会问,“哎呀学期初我给我家孩子制定了类似的计划啊,期末考试考好了就带他去三亚旅游,怎么最后还是考成那个鬼样子?”这是因为短期目标比长期目标更容易收到效益。有个例子,果果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数学学到一位数除法这一章时,因为接受难,果果表现了极大的抵触心理。果妈给果果梳理了知识点之后和果果达成一个君子协定,如果果果做对了妈妈出的数字越来越难的六道题,果妈就给果果做她最喜欢吃的提拉米苏。果果六道题中错了一道,但是妈妈还是鼓励了果果,让果果得到了成就感。每天妈妈都会给果果设立目标并给予一定的奖励,随着慢慢的熟悉,果果做除法越来越得心应手。
此外,二、三年级是义务教育的奠基阶段,家长在培养孩子享受成功感、拥有优胜意识的同时也要考虑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与什么样的伙伴相处、家庭学习氛围的养成都是要在低龄期考虑并且逐步完善的问题。导演姜文就有独特的教育法,他带着儿子毅然离开溺爱孙辈的老人,去新疆阿克苏接受军事化的锻炼。民族餐食、严苛环境、没有网络,无一不加深了孩子对生活的体认。姜文明白光是家长苦口婆心搬一些生硬的数据,孩子听不进去也看不进去。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理解,这样孩子才能皭的透。让孩子亲身感受,用五官去接触,这样才能在他们的心里对“生活”真正留下印象。
无论是“胜利者效应”、“奖励机制”还是“生活体验”,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小朋友即将升入三年级,各学科比起二年级来说游戏性降低,知识性增强。家长在应对孩子学习动力问题时,要注意综合年龄与学科特点,维持学习动力,更好地做好低中阶段的过渡。
家庭教育问题 千人千面 如果您也想要咨询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 填写您的困惑 我们会尽快邀请资深家庭教育专家 为您个性化解答帮助您成长为中国好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