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经96的杨振宁和妻子翁帆过着隐居的生活,可以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但是,近日他在参加清华大学物理系“基科班20年·学堂班10年庆典活动暨拔尖人才培养论坛”的活动中,却是罕见发声,并在现场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 “中国培养一流科学家为何不太成功”? 在活动的现场,他还向在场的嘉宾和清华的教授们,接连提出抛出了3个问题, “第一,是否有这样的现象?为何存在这样的现象;第二,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第三,这个问题是否重要?是否值得我们进行研究?这三个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可以说, 这紧随而至的连环炮,让所有在场的清华教授都哑口无言。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个对我国高等院校培养高端人才机制,提出质疑的老一辈科学家。早在钱学森去世之前,就提出了著名的 “钱学森之问”,追问为何培养不过大师,并且在当时引起很强烈的讨论。 众所周知,为了建设世界顶尖大学,培养高端人才,推出了 “985”和“211”大学的,不过成绩并不是很明显。 一方面是很多教授心浮气躁,人浮于事,为了申请更多的科研经费,不惜 学术造假,剽窃论文,成为人人唾弃的对象; 另一方面,每年的高考状元不再投身物理、数学、生物学这样的基础科学,而是踊跃选择金融学、商学院这样多金的专业,成为一群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正如很多网友所说,不仅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们,无法回答杨振宁教授的提问, 在这个一切都向钱看齐的时代,恐怕是无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