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山河漫游记【长卷诗集】
文:金龙施雨
第十二章 渝地圣境千古谜
6 大 足 石 刻
大足古属巴川县 唐乾二年独置县
后来屡置又屡并 雍正六年复置县
归属四川重庆府 今为重庆市辖县
丰足之意大足名 佛足造像宝顶山
* 磐陀石上巨人迹
释迦牟尼修正果 即将涅槃众不舍
为了阻止众徒弟 挥手画地出条河
徒弟们仍不肯离 佛祖伫立良久多
留下深深两足迹 大足从此名声赫
今宝顶山圣寿寺 前面有个大水池
池里有对大脚印 即为佛祖留遗迹
足长整整一米八 印深一点一零米
山上佛湾卧佛前 有条弯曲排水渠
就是当年那个河 清人张澍赋诗歌
一碧方塘水不波 天光云彩拂风过
磐陀石上留双足 碑立何年字已磨
大足石刻创于唐 迄至明代有规模
其中多为唐宋凿 中晚石刻代表作
北山宝顶山两地 艺术最高树楷模
北山古名龙岗山 海拔五百六十米
距离县城二公里 唐景福元年开始
止于南宋绍兴年 近六千尊佛像建
保存完好二千余 石刻中心在佛湾
晚唐五代为南段 两宋作品为北段
各具时代之特点 精品是观经变龛
最美数珠手观音 誉为北石刻之冠
还有孔雀明王窟 地藏变像很可观
大足东北宝顶山 石刻造像南宋间
海拔五百八十米 规模最大大佛湾
淳熙六年始开凿 完于淳祐第九年
雕凿佛像近万躯 释典所载最完全
一代大教搜罗尽 大足县志倍称赞
三十一幅大型雕 遍布东南北三面
图文并茂题材广 技法洗练艺精湛
珍品释迦涅槃图 三十一米大长卷
手臂一千零七只 千手观音绝壮观
还有华严三圣像 高达七米极威严
作品世俗中国化 琳琅满目世罕见
环视宝顶山周围 有圣寿寺小佛湾
维摩卧疾万岁楼 高观音等造像建
其中著名圣寿寺 热闹非凡振东川
现有天王凌霄殿 大雄殿与燃灯殿
三世佛殿维摩殿 绿树掩映在其间
每年农历二月初 朝山进香者逾万
俗谚有上朝峨眉 下朝宝顶代相传
* 师徒赌艺成奇塔
宝顶山上有倒塔 顶大身小非一般
与众不同人称奇 相传杰作为鲁班
当年鲁班与赵巧 师徒二人到蜀川
来大足刻造石像 赵巧自认手艺全
欲与师傅试比高 自己要去宝顶山
师傅鲁班到北山 次日鸡鸣为时限
各造神像一万尊 今晚动工就开干
赵巧造好四更时 到北山去悄然看
师傅群像已竣工 正在雕刻宝塔尖
这才发觉忘造塔 心想必输可咋办
赵巧学起公鸡叫 鲁班一惊塔倒悬
鲁班很惦记徒弟 赶忙去北山上看
见他正在建宝塔 地基不稳塔身倾
鲁班飞身踹一脚 宝塔稳立在山顶
就是当今之北塔 此塔宋代时建成
对面南郊风水塔 遥遥相对而得名
塔身白色名白塔 高三十米八角形
底层边长整三米 宝塔外看十二层
内里实际是七层 全塔青砖来砌成
间嵌石刻造佛像 塔内造像嵌各层
题材丰富世罕见 佛经故事雕刻精
第一层的平顶上 有个脚印刻得清
相传就是鲁班留 游人至此慨叹敬
* 佛道相争石篆山
大足西南石篆山 现存造像四五千
造像集中两地区 在佛湾与千佛岩
气象万千规模大 次于宝顶和北山
群雕混存道释儒 三教合一风貌现
代表作品有两件 鬼子母龛鲁班龛
山上庙宇佛惠寺 寺外耸立一巨石
高有一丈长百米 从中纵分如刀劈
石缝上望天一线 人们称呼刀劈石
远处平眺看巨石 犹如石门相对峙
相传当年佛与道 为石篆山久争持
惊动各自祖师爷 李老君释迦牟尼
双方皆说是自己 早已占据在此地
老君点化新道观 释迦化出破庙宇
黄昏到寺蝙蝠飞 言说八百年经历
只得认输李老君 一气之下抽刀劈
寺前巨石分两半 佛道相争出奇迹
* 妙善千手度众生
宝顶山石刻造像 千手观音最叫棒
我国石窟艺术中 最大一尊展荣光
面积八八平方米 岩壁居中观音像
造像不足三米高 结跏趺坐莲台上
头戴宝冠手合十 表情慈祥又端庄
手臂一千零七只 均匀分布放射状
各执法器在手里 托握捧持有多样
千姿百态饰金箔 谲奇绚丽闪金光
鬼斧神工令人叹 手臂数目难数详
匠人贴金终为据 千手观音知端详
传说千手观音像 本是妙庄王公主
公主妙善幼信佛 后来出家做尼姑
庄王不悦大发怒 撵走和尚毁庙屋
天神罚他长脓包 五百脓疮身上鼓
妙善亲手治父病 一手一眼药配足
佛祖得知很感动 赐她千手把病除
时时拯救度众生 千手观音世界殊
观音在印佛经中 原为英俊男子汉
转轮王第一太子 唐代始传化身变
妇人形象极和美 大慈大悲救苦难
元代赵孟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