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历史上的有识之士从家族兴衰、社稷兴亡、朝代更替的无数经验教训中得到的一条深刻警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事在全民、人人有责。 然而,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同志却认为现在已经是市场经济的新时代了,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节约”的道德观念陈旧了,“节约”的道德要求“过时”了。 “勤俭节约”时下成似乎了“小气”的代词。奢侈被认为有“派头”,“节约”反被认为“无能”。有的人奢侈浪费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享受生活,尽情消费”,“好日子先过,超前消费”,“打肿脸充胖子,炫耀消费”成为部分社会群体的“时尚”和生活理念。在生产生活中浪费水、电、油、纸的现象普遍存在。更为严重的是我们有的人是非不分,甚至带头讲排场,比阔气,贪图享乐,不思进取。餐饮浪费,归根结底还是“好面子”“讲排场”。亲朋好友聚会,菜点少了怕丢面子,怕被人说“小气”;吃完后面对剩菜,打包又怕人家笑话。餐桌上的浪费现象见怪不怪。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饶、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节约这种美德为世代中国人所崇尚。不讲排场,不好面子,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思想认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所以,每一个人都要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强化勤俭节约的意识和观念,少一些面子观念和攀比心理。不讲排场,不好面子,考验的还有全社会的氛围。学校应该教育学生拒绝餐饮浪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应该带头倡导节约为全社会树立榜样。餐饮企业也应尽到善意提醒的义务,科学指导消费者点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在全社会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舆论氛围。 或许,一个人的节约作用有限,但如果一群人、乃至全社会都来拒绝餐饮浪费,将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厉行勤俭节约,拒绝餐饮浪费。这不仅是在物质条件匮泛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优秀民族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德和精神状态,也是一个进步社会所应当倡导的文明风尚,是一个当代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