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为人之师
时常有人说看不懂乡下人的文章,希望解释,为此乡下人专门写了几篇文章建议最好是不要看,看又看不懂,解释又听不明白,岂不是浪费时间,不如去喝茶、聊天、打麻将。
另外有一些好学习的人希望拜乡下人为师,乡下人建议,想学法律的,最好是去法学院读几年法学本科;还有很多人想跟乡下人学写作,前几天,有一个退休的教师说要拜师学写作,乡下人建议最好是闭门思过,闭门造车,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没有一定的规矩。
古今中外搞写作的大多或许是没有好的开头,或许没有好的结果(详见附录)。
乡下人的舅舅是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有一次他告诉乡下人说,大学中文系从来不培养作家,因为培养不出来。乡下人以为写作是学不来的,以为就像上厕所一样,是一种自然流露。
时常有一些人羡慕乡下人阅历丰富,乡下人以为阅历不是一个好东西,直接挂在额头上,一目了然,没有一点私密性,连保护隐私的法律也爱莫能助。
很多大学办有作家培训班,其实学员都是很有写作天赋的著名作家,进大学不过是取得一纸文凭而已。
乡下人不想为人之师,主要是以为聪明人是不需要教的,愚昧的人是教不会的,乡下人自己就属于愚昧的人,如果再去教人,不说是误人子弟,至少也是瞎子指路。
附录:
一,奥诺雷·德·巴尔扎克(Honoré·de Balzac,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1部小说,塑造了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称《人间喜剧》。《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但他由于早期的债务和写作的艰辛,终因劳累过度于1850年8月18日与世长辞。
二,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7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三,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1954年的《老人与海》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享年62岁。
四,玛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高尔基于1868年3月28日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戈罗德镇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10岁那年,高尔基开始独立谋生。他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切身体验到下层人民的苦难。代表作《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
五,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8月24日,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六,高玉宝15岁起做劳工、17岁学木匠,他仅上过一个月的学,却先后写出了总计200多万字的几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我要读书》和《半夜鸡叫》曾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半夜鸡叫》被拍成木偶电影,1995年被选入《共和国文学作品经典丛书》,自传体小说《高玉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