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这是一首朋友间情意深长的送别诗。它通过送别友人特殊环境的刻意描绘,以及浓墨重彩的气氛渲染,从而表达出了那种友人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愫,读之令人感同身受。
全诗的颈联写得非常工整,即巧妙的采用“浮云”与“落日”相对比,用来表明作者的情意与心境。展开来讲,也就是指天空中随风飘浮的那一朵白云,恰似行踪不定的友人,忽东忽西,飘泊不定。而远处那一轮红彤彤的夕阳,虽在徐徐西落,但似乎又表现出不忍心离开大地样子,如此便隐喻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
近来,国内外发生的时政新闻相当多,议点也十分丰富,但笔者不为所动,坚守诚信,读而不评。
昨晚,良师益友“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放置在“李树身新浪微博”里的《夜读:境界高的人,都高在这6个品质》百字短文,愚以为其中“努力成为更好的人”这句话,应是该文的关键词语, 抓住了它便让读者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理解全文含义。
截图:来自李树身新浪微博
《夜读》告诉我们,要想炼成“境界高的人”和“努力成为更好的人”,首先必须具备“谦恭有礼”品质。由此,笔者立即联想到孔子在《论语》中的名言警句“仁义礼智信”,旨在用于教导国人应崇尚、追求的五种高尚品德——“温良恭俭让。 ”
然而,笔者同时也回忆起在文革年代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极左”造反派们一边高唱“造反歌”,一边进行打砸抢烧的恐怖情景。
话长纸短,现摘录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的冀朝铸所著《从红墙翻译到外交官》书中片段于下:
—— 事件发生于1967年8月22日下午,那一天我没什么事做,造反派也没工夫管我,我就早早回家了。我回到离使馆区不远的家不久后,突然听到街上一阵骚动。我出了家门,看见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朝英国代办处所在的方向冲过去。我也走过去瞧,只听见叫喊声和欢呼声,英国代办处火光熊熊,黑烟滚滚。
——几辆救火车很快赶到,但都被红卫兵挡在外面,无法进去救火。红卫兵有的还把装着汽油的玻璃瓶扔进代办处,让大火继续燃烧,有的手拉手唱着语录歌:“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我站在那儿惊呆了。
愚以为,《夜读》所崇尚的“6个品质”,指出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的儒家思想对于今天实现社会稳定,有百利而无一害,值得国人重视并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