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石滩惊游客 女娲云窝补漏天 高祥君 文/图 雅安市曾为西康省省会,位处川藏、川滇公路交汇之地,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汉文化与民族文化两者的结合过渡地带,也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和“民族走廊”之称。 雅安古时即以“雅女、雅鱼和雅雨”闻名于世,而今更有“廊桥、石滩和女娲”三景惊世。 廊桥,因雅安古称雅州而名雅州廊桥,又称雅安廊桥。这座240米长的廊桥自2005年8月建成后,不仅成为雅安的标志性建筑,还是国内最长最大的廊桥。它横跨于青衣江之上,如四虹卧波,托起琼台楼阁。廊桥上下游两侧副桥的护栏,用雅安特有的“中国红”花岗石建造,好似廊桥的红色腰带。护栏上雕刻的“熊猫故乡”、“雅州汉韵”、“雅州风情”等浮雕图案,让人感受到雅安古今历史与浪漫诗情。
石滩。在贯穿市区的青衣江沿岸滩涂上,斜卧着一道道大小不一的赭色石脊梁,一头直插江心。远望,似层层赭色波浪湧上江岸,突兀出一排排蔚为壮观的石脊巨阵。近看,赭色石浪雄浑起伏,顺江起波圆润细滑;逆水跌宕,断石裂纹累累。青衣江碧水从石梁身上淌过,时而平波抚岸如拍婴儿般的轻柔,时而急浪撞石梁而激起惊涛四溅,震声聩耳。
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在华夏大地已是家喻户晓,但在雅安却有另一番说辞,与当地气候紧密关连:上古洪荒的天洞有裂缝在雅安上空,暴雨倾盆而降,女娲急炼五彩石奔雅安补天,当双手把最后一块彩石托补在苍天最后一道天缝上时,气血耗尽,倒地化为峰峦。因天缝的一丝边缘没有完全封牢,天河之水就常年从此缝漏下,飘洒到雅安上空化作绵绵细雨,于是雅安便成了“天漏之地”的“雨城”。由此,雅安便有了“女娲文化”,并视它为雅安文化之源。崇敬女娲之情亦深植于雅安民众之心。 第一座石雕女娲像于1986年落成,位于羌江南路和新民街口交叉路口,命名《西蜀天漏》,寓意“天漏之地”;2000年,该女娲天雕塑被移至三雅园广场。本文所说的女娲补天雕塑是2018年国庆前夕落成的雅安第二座女娲塑像,矗立在熊猫绿岛公园的女娲广场。这座28米多的不锈钢雕塑,用白色氟碳漆涂表的女娲像,命名《女娲补天》,通体雪白犹如汉白玉一般。栩栩如生的女娲塑像,灵动的身躯飘逸于云彩间,飞升而上,双手托举五彩炼石补苍天。她一面世即成为雅安的一道靓丽风景。遗憾未能观赏到这里的夜景,听说那又是另一个五彩缤纷的雅安! 【注:云窝 。据《太平寰宇记 》, 雅州(雅安)城东蔡山(即今周公山)上有澄香崖,其摩崖石刻“云窝 ”二字 。此借指雅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