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网络】听《画船记》有感
熟悉的嗓音,初是“看官,请听我慢慢道来”的款款,紧凑着便是戏腔,时空跌入纵深处的舞台:王先生离开故人,乘坐画船奔赴前程,那宫灯彻夜着地亮,如黑夜中一朵红花,夜色深暗,他在青色的河道上,在伶人的咿呀声里离开了,留下我们观望这个几百年前的夜晚。
布景一般的夜,这次第,是辞了父母弟兄,罗帷娇娘,还是离了青楼红颜,谁知道?一个时空里的旅人,在信息时代的亿万图像中,从记忆库里出来,是苏三所爱么?此去求得功名前程,做个为世开太平的君子。潮湿的疲倦,强颜的欢声,一咏三叹,说话人一说再说,看客们听了再听,故事模糊了,光影错落的夜里一个梦境:说话人醉了,这宫灯明,河水青,这落在尘埃依旧欢笑的戏子,船里忧心天下的君子……愿天下太平,愿富贵临门,这现世的心愿,埋在所有人心里罢?三杯酒已过,隐隐绰绰的,故事中那些故人却珊珊走来……
几千年华夏历史积攒下来的故事里,不乏民间百态人生传奇,庙堂江湖才子佳人的故事,贞烈女负心汉,奇女子痴情人,难得如意曲折多舛的故事里呀,希冀未卜人生终得圆满,相信天理昭昭天道轮回,劝人向善的祝祷,好有好报的箴言,要如花美眷不负春光,要情不知所以终能起死回生,平生遭际生死悲欢,在这人烟辐辏的市井小巷,河埠码头,风火墙里,梨花院落一遍遍上演,编成戏本弹之唱之,笙箫鼓之,那边唱的虽是人家故事,这边听的却是自家心思。
一个真正的诗人,是历史的遗民,也是开风气的先驱,因他懂得继承和撷择,提炼精华为己所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另辟蹊径。听《画船记》,依稀间竟然能感觉到刀刀早期作品《虞美人》《晚来风急》的遗绪。从古典经典诗词作品,到市井生活记录(比如《五一夜市的兄弟》),他从不曾忘怀那古老的中国,民间的中国,也从没有离开过当下的世界,而是一直作为一个记叙者,旁观者,传达者,不遗余力地创作着。他选择苏州,这里有他对江南的所有想象,那么多弹词,那么多话本,里面有传统习俗道德规范,日常审美人伦关系,每个微小人物的悲喜充斥着烟火气的人间,作为一个中国人,骨子里都受到过它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的力量之大,不仅只有文字语言的功效,更是因由丝竹管弦音声的渗透渲染,现如今,在那整本戏剧弹词曲目,昆腔小调和现代流行音乐之间,能否打通界限壁垒而不落窠臼,似顺手拈来又不见痕迹,绵密厚重又轻快优雅?显然可以,而且是这样新鲜好听的方式,衔接得天衣无缝,妩媚别致,令人难辨古今,恍如置身一梦,足见功力巧思,更不用说刀刀那一美妙的歌声画龙点睛,娱耳醒心。音声是转瞬即逝的艺术,在传情表意的功能上并没有古今之分,将这些素材融为一炉,把往日的故事打磨成一颗珠玉,重新唤起现代人的记忆,刀刀做到了,而且打上了刀式难以仿制的印记。所谓的地域风格,再也无法限制他那百变的手法,这一位神仙大厨啊!
从刀刀唱《绣荷包》开始,就爱听那沙哑细腻的嗓子唱甜美旖旎的歌,真是别有一番风情,想象他若是唱戏,必当韵味横生,果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