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出的两道考状元的策试题
作者 邓顺天成
近日看《王安石传》,看到当年苏轼做考官时出的两道考状元的策试题,颇耐人寻味,自录如下,以飨网友:
一题是写关于君王独断专任的。题大略为:
过去做君主的,忧患不能独断。然而有的独断能够兴邦,而有的却使国家衰落。晋武帝平定东吴,因独断而胜;苻坚南伐东晋,却因独断而亡。
过去做君主的,忧患不能信任其大臣。然而有的信任使天下安定,有的却出现了危机。秦穆公宠信孟明,因为专任而克敌制胜;但是燕王哙却因为宠信子之,因为专任而败亡。
事同而功异如此,难道不应该寻找它的原因吗?
请举此数位君主,谈论得失之源,独断专任虽同而其效果相反的原因。
另一题是关于两汉治乱衰亡的。题大意为:
古之君子,见礼而知俗,闻乐而知政。请借汉而论之。
西汉十二世,有道的君主有六位,虽然成帝、哀帝二帝失德,但祸不及于百姓,其立国之势,强固不拔。但是王莽却以斗筲穿窬之才,谈笑而取之。
东汉自安、顺二帝以后,日趋于衰乱,而桓帝、灵帝的暴虐,天下共知。其国势似乎是很容易变动的。但是,董卓、吕布、二袁,皆以绝人之姿,欲取而不敢。曹操功盖天下,其才百倍王莽,尽其智力,终身莫能得。
天下治乱相绝,而安危之效竟如此相反!愿考其政,察其俗,谈论一下之所以这样的原因。
苏轼的这两个考状元题,今天看来依然那样鲜活。不知有多少人能够解答这些历史的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