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到某乡镇办事,经过几个办公室,看到门上去向牌都写着“下乡”字样。于是向在该乡镇工作的一位朋友开玩笑说,你们乡镇干部真不错,周五都有这么多干部下乡为民服务。但朋友的一席话,却让人大吃一惊。
朋友悄悄地说,去向牌都写着“下乡”字样的办公室人员,确实有可能真正是下乡了,但更多的是徒有其名。有的人在办公室里,为图清静,以“下乡”为幌子挡住找“麻烦”的人。也有的人闲来无事,私下去外面办私事了,更有三五成群,去娱乐的了。一般情况下,只要在去向牌上写了“下乡”,领导也不会较真追究责任,来人来客也不会揪着不放,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非要搞清楚他们到哪里下乡了。
“门难进、脸难看、人难找、事难办”等机关病,久为百姓诟病。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推行干部去向牌制度,目的是加强和规范干部在岗管理,便于上级和群众监督。老百姓到政府部门,看一看去向牌,就会知道,这个干部是在岗还是外出、下乡。如果是前者,就等一等,如果是后者,就自觉回去,抽时间再来办事,这至少解决了群众找干部、等干部的时间。
“干部去向牌”制度本是一个好制度,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极少数基层单位,却变了味,成为一部分党员干部懒政的挡箭牌。有事没事,只要把“下乡”往去向牌上一挂,自己就乐得清静,让找自己办事的群众不会再找了,上级领导下来检查,也有话可说,有了借口,即使在干自己的私事,似乎也可以蒙混过关。
好政策被“歪嘴和尚”念歪了,单位领导干部难辞其咎。因此,各个单位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强化对干部去向牌的监督管理,要通过抽查、核查等方式,甄别出打着“下乡”的旗号,干庸官懒政之实的干部,一旦查实,既要依照单位劳动纪律处罚,也要点名道姓曝光,以此教育震慑党员干部,让他们不敢再把“下乡”作为懒政挡箭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