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3198|评论: 1

教育学讨论:学生为主体,客体是什么?

[复制链接]

教育学讨论:学生为主体,客体是什么?
【秦】请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客体是什么?
【晓行】欢迎秦老师发起并参与讨论。
  晓行私下认为,如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客体是否可以理解为是有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人之外的其它“学习资源”?
不知作者和各位同仁怎样解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客体是什么?”
欢迎大家参与秦老师发起的讨论。
【秦】什么是”客体“,我已经问了很久,始终没有人能准确地回答。
您说: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为什么是客体? 教材和其他学习资源之间,是什么关系?
【濂水】探索和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学校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得以普遍发展,通过学习和了解前人积累的科技文化知识,辅导青少年更快捷更全面地探索和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丰富和完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服务。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探索和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是为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最终实现自身和全人类的解放(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束缚),而且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已。
从上述观点考量,无论学校的正规教育,或者社会各种形式的非正规教育,任何学习者的学习和实践活动都是探索和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活动,这个活动的目的都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可以说,学习活动是特殊(批判继承简接经验为主)的探索和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活动,探索和认识的n对象(客体)是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
http://sq.k12.com.cn/discuz/thread-52780-1-1.html
【秦】你说:因此可以说,学习活动是特殊(批判继承简接经验为主)的探索和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活动,探索和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
学习是一种认识活动,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包括人自身)。客观世界指的是什么?
【濂水】所谓客观世界,指‘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人的意识活动之外的一切物质运动的总和。从内容上看,它包括两个部分,即自然存在和人的社会存在。前者不依赖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后者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但又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二者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它们都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存在,而非意识、观念的存在或集合体。自然存在和人的社会存在的统一构成了“外部世界”或“物质的世界”,即客观世界。
   【秦】   提一个简单的问题:直观教学时,事物和知识,那个是认识的对象呢?         在我们的教育学中,都把事物作为教具,目的是认识知识。如果学习时,认识的对象也是客观世界,那么,知识当是工具,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我一直怀疑这个问题,因此才提出来。一直没有人能确切地回答我的问题。
【濂水】 人类在生产力发展初始阶段,文字还没有产生时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只能是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感性认识和积累,原始状态的人类教育(学习)只能是青少年跟随有经验的中老年参加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直接探索、感知、模仿和言传身教。这里就包含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产物和需要也可以称做知识。而且,间接经验只有通过实践(试试看)检验和应用,才得以证实、修正、发展并且产生实践的意义。
                十分明显,有经验的中老年和没经验的青少年,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这种传帮带的作用就是教育(学习),也就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按照马克思说就是为了改造客观世界,并且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才能够不断深入地认识客观世界。十分清楚,有经验的中老年(老师)和没经验的青少年(学生),都是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他们相互之间本来是友好平等合作关系,只不过有经验的中老年是先生先知,没经验的青少年是后生后知,先生为后生理所当然地提供了榜样和向导服务而已。
              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客体),都只能是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人类积累的经验(知识),无不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产物和工具。随着生产力发展渐次产生记录语言(经验)的文字,此后又产生了甲骨文、竹简、纸张、印刷朮,进而有了書籍、报纸杂志,有了教材、黑板、算盘、计算器、电脑、网络、多媒体等等。这许多层出不穷的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先进的东西,无不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产物和工具。
                  但是,人类曾经漫长的暴力驱使下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历史时期,掌握暴力机器的统治者视被驱使的劳动者为工具,统治者的强烈支配欲望和暴力強加的人身依附关系,这种人类的不平等不公正不自由的扭曲,误以为强者(主体)支配对象(客体)弱者,管理者(主体)支配对象(客体)被管理者,抛弃或者掩盖了人类本来在劳动生产中产生的互助、合作、友爱的人际正常关系。
                上世纪苏联斯大林暴力专制统治尤为惨烈,三十年代苏共中央文件规定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党的驯服工具。凯洛夫解释教师主导论说:“教师的每一句话对于学生来说都具有法律的性质”。凯洛夫的教育学成为中国师范院校教材,教师主导论挤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看风使舵修修补补仍然无法自圆其说,造成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指导思想的混乱。我们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的现代教育指导思想,希望教师积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向导服务,以求正本清源推动教育深化改革。
比如地球仪,其中包含人类认识地球(客观世界之一)的丰富知识,事实上是一个立体的教科书,可以直观地帮助人们认识地球,了解许多关于地球的知识(间接经验)。我们把地球仪叫教(学工)具,人们学习(认识)的对象(客体),应该是地球(客观世界之一)而不是地球仪。
……        ……        ……

答“K12”论坛网友问
——“知识肯定不是(认识的)客体”
[秦]本帖最后由 QLH 于 2015-1-29 09:47 编
濂水 发表于 2015-1-29 01:27

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客体),都只能是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人类积累的经验(知识),无不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产物和工具。
   
       知识是工具,认识的对象(客体)是客观世界。
   夸美纽斯十分强调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作用,他说:“我们可以为教师们定下一条金科玉律,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听官的跟前。气味应当放到嗅官的跟前,尝得出和触得着东西应当分别放到味官和触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件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们便应当和几个感官去接触”,“能看到事物本身是最好的,还可以制造范本、图象或模型等教具以为教学之用”。提倡实地观察。

    地球仪是教具,用它来学习知识。而获得知识的目的是认识地球仪,从而间接认识地球。
   知识和地球(地球仪)相比,知识应该是工具,认识的客体是地球。
     您能断定:  知识肯定不是客体吗?
[秦]夸美纽斯认为:在教学中必须要坚持直观性原则。“事物是本体,文字只是衣着而已;事物是核,文字是壳,是皮。”

       文字和事物是什么关系?
[濂水]事物是客观存在,人类在交流中用声音来描述事物和对事物的想法,于是产生了语言,而文字就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工具)。
因此,文字是人类书面交流中描述事物及人类对事物想法的工具之一。
[濂水]人们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把对客观事物及其变化的认识记录下来,就是经验和感受。这种经验和感受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补充和修正,逐步接近事物的真实情况,加以整理和记录,就是人们交流中相互传播的“知识”。
可见,“知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产物,因而“知识”具有人们认识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知识”需要不断深化和修正,不可能等同于客观事物,只能在学习和交流中批判地继承和发展。
因此,记录“知识”的课本、著作和其他载体,都是辅助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手段和方式,而不能取代人们认识的客观事物。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都必须告诉学生“知识”是前人实践中认识事物的“间接经验”,需要学生深入实践去再认识,所以智者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f27031446601c6061b3761cdab8c109c.jpg
5428907_201403012320270006.jpg
W020170510610429677060.jpg
2365920_9705137.jpg
mmexport1607742739544.jpg
mmexport1603015194600.jpg
20080611_de3c521103d4a16685deOApHNPlQNjxI.jpg
IMG_20200313_134327.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8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1-5-25 09:3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教育思想的产生
[秦巴雁]我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源自幼年自学的尝试,父亲经常讲述亲自参加西部开发先驱安汉秦子明屯垦抗战赈济难民,以及秦官属教授商洛山区扶持药农和党参十年驯化科研实验的精神。
尤其是我在周家坪中学在班级开展学生积极探索学习和学生登台辅导学生的切身体会,在江苏石油学校教学改革实验过程潜意识的自发寻找和设计突破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新思路,因而天然地符合学校教育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成为国内外现代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H主编]张老的思想,不仅许多被学界和主政者采纳,提及,在公益圈也影响不小,我跟湖北义工说,张老的思想在湖北开花结果,很多人不知道。
[马经理][强][强][强]
[张老板][强][强][强][强][强][强][强][强]
[秦巴雁]谢谢朋友们,谢谢《张伯苓研究》主编胡老师,很多时候是一种机遇,联系实际孜孜以求,于是成为使命和责任。
任何超前观念,必须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广泛传播和应用,历久弥新产生价值和深远影响。
[赵先生][强]
[秦巴雁]现代教育旨在积极促成学生觉悟和健康成长https://mp.weixin.qq.com/s/0cJFuv2BKtRDx34kqrI1HQ
这个教育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也不是为了升学考试的标准答案,而是教师循循善诱,激发和引导青少年,广泛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学习前贤的坚韧不拔上下求索,从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比较、分析、辩论、反复研讨、独立思考中,自由自主做出的明智的判断和选择。
mmexport1621332647029.jpg
mmexport1621399406470.jpg
mmexport1621334281804.jpg
IMG_20210517_095307.jpg
IMG_20210522_162056.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