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区因古通川郡、通川县得名,寓通达百川之意,历为州、郡、府、县治所。近两千年来,称谓数易,清嘉庆七年(1802年)达州为绥定府,取达州的达字为县名,增设为附郭首县达县,1976年置达县市,1993年更名为达川市,1999年更名为通川区,属达州市。
红色通川概述:通川区是四川早期共产主义小组活动的地方,川陕苏区重要组成部分,1955年被国家内务部认定为全国第一批革命老区县(市)。“五四”运动时期,达县城区学生纷纷走上街头宣传讲演,抵制日货,声讨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罪行。上世纪20年代初,吴玉章、陈毅先后在这里宣传马列主义,播下革命火种。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达县各校学生上街游行示威。上世纪20年代中期,进步学生张爱萍、魏传统等成立革命文学团体《烂漫社》,发行《烂漫》旬刊,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1928年春,戴治安、牟永大、牟仲宇、赵孟明、高桌夫等人在蒲家场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蒲家党支部。时有达县城区党支部,负责人张元昌、张鲤庭等。
川东游击军:1927年,党派王维舟秘密潜回川东老家,与万源的李家俊、达县的唐伯壮、宣汉的雷玉书等,开展农村武装斗争,成立川东游击军,竖起川东第一面武装斗争红旗。1933年10月,川东游击军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3军,王维舟任军长。
宣达战役:1933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由徐向前、李先念等率领,从鄂皖豫根据地转移西征经陕南进入四川东北部,打响了宜(汉)达(县)战役。19日解放宣汉,20日占领达县,21日攻占万源。共毙俘敌4000余人,缴枪8000余支、炮3门、电台2部和大批军需物资以及兵工、被服、造币等工厂的成套设备,推翻了盘踞在绥定府的刘存厚大军阀的统治。时传歌谣:“打倒军阀!打倒军阀!刘存厚,刘存厚,是他妈个胖子,是他妈个胖子,当猪杀!当猪杀!”红军第30军88师在北门大操坝召开人民大会成立四川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达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陈三多,副主席杨兴孝,秘书赵孟明,游击队长魏传才。
红军主要战绩:
凤凰山战斗——1933年10月,李先念带领88师263团深夜从北外吴家沟攀岩而上攻打凤凰山,捣毁敌团部,活捉敌团长蒋明秋,俘敌500余人。
重石寨战斗——为配合红263团战斗,红265团团长王必成带领部队到达双龙镇重石寨下,侦察班乘着夜色爬近寨门,活捉哨兵摸清敌情。随即尖刀连迅速冲进寨门,顿时枪声大作,敌军在睡梦中乖乖投降,敌军营长朱以典跳岩逃窜。
大岩口战斗——刘存厚得力干将团长周绍宣部占据大岩口高地,妄图阻止红军入城。红4军11师政委叶成焕率部至大岩口,亲自带一个侦察连掌握敌情。攻打大岩口时,一方面在山下喊话加强心理攻势,另一方面以土炮轰击,同时派一个连穿插敌后,前后夹击,俘敌军大部,胜利突入文家梁,随即从西门进入达县城区。师部设西城三圣宫。
粉碎敌军六路围攻:
州河阻击战——红四方面军解放绥定府后,蒋介石下令撤销刘存厚23军军长职务,指使刘湘纠集四川军阀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军事围攻——“六路围攻”。向达县方向进攻的主要是刘湘部21军第3师师长王陵基任总指挥的24个团组成的第5路。我红30军、9军和4军在州河一线防御。敌人于11月下旬向州河全线进攻,红军坚决打击,大量杀伤敌军后收紧阵地,主动转移至蒲家场香炉山一线。八九天后,敌人又向我红30军和9军的新阵地发起进攻,以一个旅的兵力进攻蒲家场,两个旅的兵力进攻香炉山阵地,三天时间猛烈攻击。每天空中有一二十架飞机轮番轰炸,运用40多门迫击炮,袭击红军前沿阵地,红军打得很艰苦、很顽强,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红30军88师263团政委陈锡联在这次战斗中负伤。
火烽山战斗——敌师长王陵基带领执法大队督战火烽山,企图收复达县城。红军师长汪烈山率红军战士在山上反复冲杀,浴血奋战,最后不幸牺牲。火烽山战斗前后历时半个月,歼敌1000余人,缴枪2000余支,子弹数万发,迫击炮3门。
冯家山战斗——徐向前命令红四军军长王宏坤率10师和12师36团在冯家山、香炉山一线向敌军反攻。战斗时喊杀声、格斗撞击声交织,响彻山谷,经过2个小时激战,歼敌1000余人,俘敌500余人。
反“六路围攻”胜利后,苏区迎来和平发展时期。1934年底,红四方面军翻雪山过草地,北上抗日。
抗日战争爆发后,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达县建立业余剧团、总工会、学生抗日救亡宣传团,创办今剧报社等,广泛进行抗日宣传,激发民众爱国热情,为前线踊跃募捐。许多热血青年纷纷奔赴延安,或参加抗日义勇军、远征军,或直接投身西北、华北、华东、西南边境等抗日第一线,打击日寇,血洒疆场。社会各界多次发起抗日募捐运动,劝募滑翔机一架,募集大量资金、棉衣等支援前线。所有炼铁厂开足马力开矿采煤、炼焦炼铁,支援第24、30兵工厂生产军用物资。使用錾子、锄头、扁担等简单工具,开山劈岭,挖土运石,修建汉渝公路、河市坝机场、梁平机场和通川桥等重大工程,仅扩建梁平机场一项,先后有231名民工死亡,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抗战结束后,彭立人、胡晓风等率川东农村工作组来到通川,发动群众,培养积极分子,壮大党的组织,开展声势浩大的抗丁、抗粮、抗捐斗争,夺取了河市、渡市和虎南等地区乡村政权,建立游击武装,先后参与了虎南二月暴动和渠县龙潭起义,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些武装暴动虽然失败了,但扰乱了敌人的后方,牵制了敌人的二线兵力,配合了人民解放军正面战场的作战。黎明前夜,革命志士彭立人、邓兴丰、荣世政、冉思源、周显涛等在重庆渣滓洞英勇就义,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随着解放大军逼近,党组织发动进步青年宣传形势,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成立达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洪秀笙为主任委员,组织人民群众保护城市和粮仓。1949年12月15日,解放军124师入城,达县解放,将县城以翠屏路为界,分为东一区和西二区。
红色遗迹:
红八十八师政治部:位于蒲家镇文昌宫社区赵家祠堂,1928年蒲家场公立女子小学设立于此,党员于名声任校长。1933年红30军88师在此设立政治部。
达县东一区苏维埃政府:1933年10月设立于城东凉水井社区会仙桥街原贾家院子。
达县西二区苏维埃政府:1933年10月设立于西城红旗路社区黄泥碥街。
红三十军军部:1933年10月设立于西城荷叶街社区原朝天宫。
红三十军临时军部:1933年10月设立于城北凤凰山北岩寺。
红三十军政治部:1933年10月设立于文华街原天主堂。
何家坡红军战壕:位于双龙镇茶店村一组,座北向南,利用地势挖掘而成,目前保留有两条战壕。
中国红色第一联:“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位于梓桐镇红30军政治部旧址石朝门上。1933年10月12日,该镇进步教师何永瑞父子写下此联,将其贴在政治部大门上,后由红军錾刻于石朝门上。1959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将其征集。此联被史学界称为“中国红色第一联”。通川区类似石刻革命标语在石壁石崖上众多:有“武装拥护苏维埃”“赤化全川,反帝抗日”“活捉匪首刘湘”“实行平均分配土地”等,成为中国现代革命斗争史上独特文化现象。
通川籍11位开国将校:
张爱萍:(1910—2003年)罗江镇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等职。
魏传统(1908—1996年),蒲家镇人,1928年加入共产党,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等职,是著名书法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胡华居(1914—1979年)罗江镇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济南军区顾问等职。
李中权(1915—2014年)碑庙镇人,1932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南京军区空军第一副司令员等职。
徐斌(1920—2002年),金石镇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总后勤部副部长、铁道兵副司令员等职。
刘新权(1916—1994年),蒲家镇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外交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对外联络部副部长等职。
王文模(1911—1995年),原魏兴镇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4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安徽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南京军区顾问等职。
严政(1917—2003年),江陵镇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主任,成都军区、武汉军区政治委员等职。渡江战役中,指挥35军104师所属一个团率先占领国民党总统府。
侯正果(1910—2002年),江陵镇人,1932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晋升少将军衔,曾任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国防部第十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任思忠(1918—2004年),原龙滩乡人,1934年参加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曾任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济南军区政治委员等职。
瞿道文(1919—2015年),原魏兴镇人,1934年参加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曾任南京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