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古镇的三步两洞桥 现在不少到汶川县水磨古镇旅游的人认为,因为以前磨子多,所以才叫水磨镇,其实这种说法完全是错的。水磨镇从清朝嘉庆年间开始一直都叫兴仁镇(乡),1953年3月改名叫水磨乡,1992年撤乡建镇改为水磨镇。水磨镇的名字源于水磨沟,历史上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由于汶川县水磨镇,在阿坝州汶川县南部,离川西坝子很近,与都江堰边界相连,风俗习惯相同,商贸往来频繁,过去又长期属灌县(都江堰)管辖,大多数人家同内地都有亲戚关系,相互十分了解。我记得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经常听到老年人同川西坝子的人摆龙门阵,聊天吹牛时,总要考考对方。有一年,我同父亲到灌县城里的一个亲戚家拜年,饭后喝茶闲聊时,那个亲戚问我父亲:“我们灌县有九里长桥三百洞,你知道在哪里?”叫我父亲猜。我对灌县也有点熟悉,哪里有九里长的桥?而且有三百个桥洞,从来没有听说过。当时只听我的父亲说:“我经常到灌县,大街小巷都熟悉,这个难不倒我。就是城里的九里桥、长寿桥、三百洞的三个地方嘛?”听后我才知道原来是这样。这时我的父亲反问对方说:“我们那里街上有三步两洞桥,你说三步两洞桥又在哪里?”水磨街上我很熟悉,天天读书走街上过,哪里有“三步两洞桥?”灌县那个亲戚也说不出来了。父亲接着又讲:“三步两洞桥就在戏台子前的街中间”。 父亲继续讲:“清朝早些时候,还没有修街,也没有修戏台子。住在青鸡坪的姚家人,于清朝雍正年间在现在的万年台(戏台子)坎下,修了一座水磨坊,在戏台子处开豆花店。到了清朝嘉庆年间修了新街(水磨古镇)后,水磨坊的水磨沟的水一直从街中间横流而过,所有上街的人都要从水磨沟的水中渋水而过,来往行人很不方便。姚家人就在水磨沟中心放一个石墩条,上面放个长石板,这样大家就不用在水磨沟中涉水过了。谁知道大家从石板上走过,刚好走三步就过水磨沟了。时间长了,经常在姚家豆花店吃豆花饭的外地人,走灌(县)金(金川)小西路茶马古道做生意的人,揹背子进到懋功(小金)县的人,戏称水磨沟为“三步两洞桥”。我们的亲戚和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这个水磨沟还有这么个故事。 兴仁场在四川西部本来就很有名气,街中的水磨沟也自然成为街上的靓点,从此水磨沟的名字也就喊出了名。1936年(民国25年)灌县(都江堰)实行联保制度,在兴仁场街上成立灌县灌县水磨联保。解放之初的1953年3月,灌县兴仁乡成立农民协会,工作队和农民协会的人认为“兴仁”二字带有封建色彩,将灌县兴仁乡改为水磨乡。水磨的名字也就传承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