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千秋功业,关键在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基层干部善作善为,以坚决执行的政治担当、“钉钉子”的落地精神、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中央的宏观决策部署、乡村振兴的内在规律要求、人民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向往,凝聚到振兴乡村的伟大实践之中,树立新时代基层干部的新形象。 在“人气旺起来”上善作善为。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村塆,乃至一个家庭,如果门庭若市、络绎不绝,就会显得欣欣向荣、兴旺发达。 在“产业兴起来”上善作善为。乡村振兴不振兴,关键看村集体和农民的口袋里有没有钱。天上不会掉馅饼,要靠产业作支撑。在当前“三农”仍处弱势的前提下,发展农业产业的最大障碍,就是缺科学的产业规划和充足的产业资金。要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富裕支持贫困”,帮助农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诸如粮食生产、特色种养、乡村休闲、农产品加工、资产收益等,通过“企业兴乡”,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村集体和村民的荷包鼓起来,如此,乡村振兴就有了内核动力。 在“环境美起来”上善作善为。过去是乡里人往城里赶,现在是城里人往乡下奔,个中原因,大概就在于农村山清水秀空气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每一个自然人梦境一般的期待。当很多地方有所污染环境变差的时候,乡村仍是一片难得的净土。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一方面要在保护中建设好生态环境,大到山水资源的保护,小到垃圾处理和“厕所革命”;另一方面要做好乡风民俗的培养与引导,做到乡风文明,乡情纯朴。通过“生态美乡”,让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携手并肩,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听民声促乡村生态宜居。乡村是农民的家,农民在这片土地上经历其成长欢喜等人生各个阶段。所以怎样建设乡村要听听他们怎么说,乡村生态建设要让农民生活舒适,才能称的上是宜居。而只有听民声才能真正知道农民想要的家是什么样的。只有把农民当成房主,政府当成装潢设计师,才能打造出让房主满意的家。而农民作为乡村环境的守护者,生活在自己满意的环境中,还会不尽心维护吗?听民声充分了解民意,何愁乡村生态不能宜居。 听民声促乡村文明。建文明乡村不是直接出个禁止条例就完事了,基层干部需要走进农家院,问问老乡们喜欢什么,最关心什么。这样才能提供农民满意的文化产品,发展新业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