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
时间倒回到一年多前,阳光城因为收购协信告吹,可能会感到一丝失落。但看到如今这番场景,或许多少会心生“万幸”之叹了。
最近几天,有关“协信爆雷”的消息受到广泛关注。
重庆本地媒体上游新闻报道称,3月9日,有消息爆出:18协信01债券正式到期,无法展期、无法兑付。此后,有消息弹出协信远创高管离职,部门震荡的情况,甚有几名员工被带走协助调查。
对这一传闻,协信城市发展集团重庆区域相关负责人称,目前协信远创确实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公司整体都比较稳定,并没有动荡的情况。
回应还强调,网上传播的高管离职、部门震荡等情况都太过夸大,所谓的高管离职,只是有一个人绩效不达标导致。
不过,对于债券违约,协信方面却并未否认。而结合各方披露的情况来看,曾经贵为渝派房企三强之一,甚至不把龙湖放在眼里的协信,这一次遇到的问题可能确实不小。
01
事实上,在3月9日,协信私募债“18协信01”被爆出遭遇兑付危机之前,联合资信就已将协信远创的长期债务评级从A下调至BB级。
更早些时候,协信远创主体和包括“18协信01”、“16协信03”等在内的多笔私募债的信用等级也被下调,并被列入观察名单。
至于原因,联合资信在公告中说得很明白:
2020年协信远创销售金额下滑、流动性紧张、短期债务兑付压力大;因对公司投资事宜意见存在分歧,其间接第一大股东三名董事近期相继辞职,可能影响未来发展及股东对公司的支持力度。
是的,对于目前在外界看来显得“风雨飘摇”的协信,最大的危机,或许还不只是债券违约,而是与其最大的金主——新加坡丰隆集团旗下的城市发展集团(CDL)的关系陷入僵局。
说到CDL,就不得不提到文章开头说的2019年阳光城拟收购协信的那段旧事。彼时,有消息称阳光城与协信的谈判“已经到了人员安置沟通环节,正在盘点核心人员的去留”。
可最终,协信选择的“下家”却是来自新加坡的土地开发巨头CDL。
2019年5月,协信远创宣布引进CDL,并在2020年4月完成签约。后者斥资44亿获得协信远创51.01%股权,成为协信远创的第一大股东。
至少从当初来看,这一“跨国”联姻是被人看好的。
一方面,身为国际地产集团,CDL的来头不小,“救火”实力应该不输国内房企。
另一方面,CDL的业务比较多元化,产业类型涵盖住宅、办公、酒店、酒店式公寓、综合发展项目及购物中心,这与协信在商业、住宅、产业等方面的多元化布局,有着较高的契合度。
但谁也未料到,两者签约不到一年,关系就出现了裂缝。
目前公开的说法是,因为这笔收购,CDL内部出现了分歧,所以导致后续投资受阻。甚至,今年1月就传出,CDL正在内部讨论出售协信远创持股,并进行债务重组。
这种局面的出现,到底是跨国合作“水土不服”所致,还是协信自身的“积重难返”,想必只有“局内人”更清楚。
但是,就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协信在今天的隐患,或早已埋下。
02
根据公开信息,协信在2014年曾进入全国房企50强。彼时可能谁也没料到,这竟然会成为协信多年来都难以逾越的最高点。
也正是在那一年,协信创始人吴旭遭遇“意外”情况。2015年复出后,协信随即开启了转型,先后布局农业、特色小镇、产业园区、长租公寓等领域。
然而,多元化并未给协信带来新的空间。据克而瑞统计,协信在全国销售额排名,2016年跌到了132名,2018年恢复到88名之后,2019年又跌出了百强。
截至2020年上半年,协信债务规模达373.63亿元,其中短期债务达166.05亿元,而公司货币资金仅有26.21亿元。
同期,协信远创总资产为897.86亿元,总负债722.32亿元,净资产175.54亿元,资产负债率80.45%,已经踩线。
由于未上市,外界对于协信真实财务状况的判断或有出入。但这几年,频繁传出“易主”,加之多次出售资产,协信的资金压力是不争的事实。
2019年初,协信将重庆大竹林项目大部分股权卖给融创;2019年7月,协信又将湖州项目出售给广东海伦堡;随后,协信昆明小水井文旅项目曝出停工的消息;2020年1月,重庆龙兴的协信哈罗国际60%股权易手阳光城……
今年2月,协信远创在上交所发布公告称,将通过转让非战略性的地产项目,处置持有的金融资产等多方式、多渠道努力筹措资金,尽力保证公司债券到期足额兑付兑息。
至此,协信的财务压力,可以说已经显露无疑。
03
持续性的财务压力之下,又疑似遭遇最大金主“抛弃”,协信目前的状况,让人无法乐观。
重新寻找“金主”,是协信脱困可能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
但大家都知道,这个时候的内外环境,比一年多前CDL接手之时显得更复杂。同时,考虑到协信本身的多元化业务结构,这对接盘者的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而有CDL的“前车之鉴”在先,协信到底还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归宿,实在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当然,从公开信息来看,这些年与协信接触过的潜在“买家”确实不少。阳光城之外,龙湖、金科、恒大、融创等都曾出现在名单上。
协信到底会不会重新走上“易主”之路?如果是,接盘者又会是谁?这可能是2020年,川渝地产圈的最大悬念之一。
当然,不管是通过何种渠道,西部菌都希望命运多舛的协信,能够真正“柳暗花明”。
04
从协信的艰难发展过程来看,西部菌认为,有一个点可能值得其他房企注意。
那就是,房企业务多元化布局,或者说跨界,当慎重。
一个时间点值得注意。自协信启动“去房地产”的2015年后的几年,恰恰是中国房地产的“剧变”时期。全国绝大部分房企的规模化,可以说都是在这几年间完成。
比如,同样是渝派房企的金科,正是在2015-2019年,实现了销售金额从221亿到1860亿的根本性跃升。
退一步讲,如果协信当时没有“急流勇退”,而是继续深耕“主业”,目前的渝派房企格局或许就被改写了。
事实上,这几年跨界的房企中,似乎少有太成功的案例。甚至渝派房企中在这方面走弯路的,就不只协信。这里西部菌就不点名了。
西部菌所说的慎重跨界,不能一概而论。更准确说,是在“主业”未稳之前的任何“跨界”都应该慎重。
而彼时销售额刚破百亿的协信就宣布进行多元化布局,显然过于冒进。这对资金、管控能力等各方面都是巨大的挑战。
当然,走得太慢不行,走得太快也不行,这确实考验房企的平衡术。在当下,尤其如此。
05
官方信息称,协信目前已经成功覆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版块经济核心区域等20多个城市。
遭遇目前的状况,普通人最关心的是,协信那些还在进行中的项目到底会有何影响?
这里西部菌仅介绍下成渝两地的情况。
上游新闻走访了协信在重庆的四大在售项目——启迪协信·重庆科技城、新华协信中心·星空塔、协信星麓原、协信敬澜山,发现除了协信敬澜山项目部分停工外,其他整体还算正常。
来源:上游新闻
当然,这是3月10日的走访情况。后续有无变化,还需核实。
而在成都,有两个信息值得注意。
一是,去年底,协信以楼面价3840元/㎡,摘得新津36.66亩商住地。此地块的后续开发进展,值得观望。
二是,根据“成都新楼市”的消息,目前协信在成都不止一个在售项目。如双流区牧马山板块的协信天奉合府项目,后期还有222套住宅待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