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没有女辅警许艳,四五线没有网红张雪峰
文丨将爷
今天文章标题,致敬远川的《北上广没有靳东,四五线没有李诞》。那篇佳作,把不同层级城市之间的文化割裂,写得有肉有骨有魂。
春风微凉,人生飘零。这几天,有两个身处中国城市两极的代表人物,命运遭际让我感慨唏嘘。
一是女辅警许艳,身在苏北贫穷之地灌云县,因睡了多名公职人员,获刑13年被罚500万,名震天下,惊为天人;
一是网红张雪峰,于北京打拼14年后,虽已买房安家,但终因无法落户解决孩子上学,前往苏州创业生活,引起争议。
女辅警许艳和名嘴张雪峰生活在中国社会分层的两端,一个处在四五线城市的小县城,一个身在一线城市的北上广。
老将作为一个曾经穿梭于这两种生活场景的打工人,盘点他们迵然不同的人生,最大感触,就是他们所处的社会生态,决定着他们的价值观形成,以及自我实现路径。
生活在小县城的许艳,能成为一名女辅警,即便只是体制内的编外人员,在当地也一定是很多人艳羡的人物,因为她与县域领地的权力阶层无限接近。
这就是四五线县城人生的成功逻辑。
奋斗在帝都的张雪峰,成为一位名嘴网红,拥有千万粉丝,成为市场宠儿,虽因无法跨越制度门槛成为理想的北京人,但这并不影响他通过市场完成人生赋能。
这就是一线北上广人生的降维打击。
在我看来,许艳的人生,就是一个混在县城里的人生失败符号。而且,还带着一身的肮脏与罪行,彻底沦陷。
而张雪峰的“逃离北上广”,看似个人遗憾,却仍是人生赢家。白发苏州,江南神韵,何尝又不是无数人向往的栖身之地。
三四五线和北上广深,长期浸泡在各自的文化深水中。由此,也给人生设定出迥异的成长路径和风险围堵。
小县城的失败,往往是终极坍塌。
大都市的失落,往往是蓄力进击。
两种社会生态对个体人生的影响,可曰“北上广没有女辅警许艳,四五线没有网红张雪峰”。
所以,老将用力着笔,给这两种人生画像,希望能让人格志的朋友,看到光。
许多年来,我从故乡的小县城到繁华的大都市,看透各种社会生态,也越发明白这人生路,应该如何走。
很多人会这样说:
北上广是中国的幻象,县城才是中国的底色。
是的,北上广确实会让很多人觉得够不着。但是,北上广纵然是海市蜃楼,却一定值得靠近欣赏。
真正有梦想的人,绝对不会愿意困在像许艳生活的那种小县城。因为那种县城的底色,是用最残忍的笔书写的。
去年,有一篇被各种平台疯狂转发的爆文,叫《混在县城》。那篇文章对县城的定位描述,就极为精准。
县城人讲的是关系,靠的是裙带和朋友。在县城人看来关系比规则更重要。关系到位,事情就不会荒废。人脉决定成败,至于规则、能力、才华、水平等一切都靠后。
县城是一个有领导感存在的社会。在县城,官往大当很难,但是要找到领导的感觉不难。为官的气场十足,让普通人望而敬畏。
女辅警许艳,19岁开始对男人进行“猎艳”。这里的“艳”,都是一群权力大肚腩,酒肉恶臭嘴。显然,这是吊诡的人生逻辑。
一个生活在正派社会的女孩,是不会愿意将自己如花似玉的人生丢到这样的粪坑里面的。
问题是,许艳在那样的社会浊流冲击下,还能有多少自主权?
要知道,一个刚刚走上社会的女孩,去勒索敲诈派出所所长和公安局副局长这样层级的县城实权人物,这是何等的反智?
这就是9个西门庆在把1个潘金莲给挖坑埋了。问题只是,这个女辅警是如何走上潘金莲这样的不归路的。
如果许艳可以发声,甚至,我们也许能够听到一句:“我不是潘金莲”。
谁也不知道,这个女孩面前,曾经摆放过多少糖衣炮弹,多少权力场子,多少江湖套路,多少摄魂烧酒。
这就是县城的社会生态,一个由权力控制的江湖。
在那里,如果一个人对权欲和物欲有过度想法,不愿甘于平庸,往往注定就是一场人生灾难。
在县城,你不追求一眼看到头的生活,很可能就驶入断头地带。
在少数权力精英掌握的县域社会,就算是你的才华配得上野心,理想抱负也很难在人间正途上行稳致远,往往只能在种种尔虞我诈焦虑和世态炎凉中分崩离析。
如果要我来说一个具体的被许艳伤害过人,也许就应该是那个当初深爱着她的年轻男友吧。
他一定会像《蜗居》中那个小贝,在看到海藻做了小三后,泪如滂沱大雨。谁的人生,都回不去了。
许艳已经成为一个失去灵魂“贞操”,身心“嫁给”县城的人。
她演绎的人生版本,太过极致,绚烂得如同脓疮开花。
在小县城,许艳,就是一个本不应想多了的人。
老将一直在倡导这样的价值观——到世界去。
从故乡村庄,到乡镇街头,再到家乡县城,然后市区省城,再而北上广深,最终全球世界。
这样的人生轨迹,是地理的,是物理的;但更是逻辑的,是哲学的。
是的,向往北上广,于我而言,并不仅是地理选择,而是自我实现的价值路径。
我如今虽然不在北上广,但北上广一直都在我心中。北上广,就是我觉得可以够得着的耶路撒冷。
而且,假如我的身体不能置于其中,但我的灵魂一定已经皈依那里的热血、竞争、创新、文化。只有这些,才是滋养手艺人生的最好生态呀。
这一次,张雪峰“逃离北上广”,上了热搜,引发争议,在很多人眼中,这个长期呼吁年轻人去北上广打拼的“北漂”人士,已经买房安家,属于梦想实现的成功人士,然而,现在却是对人生妥协了。
其实,张雪峰也一再声明,他的很多业务还是在北京。作为网红名师讲课全国到处飞,作为千万大V媒介运营线上走,他不论户口落在哪里,身心本质已经成功归于“北上广生态”。
张雪峰到底在追求什么呢?不妨联系网上这样一些暴击人心的文章标题来看:
《逃离北上广的那些人,正在亲手放弃自己的下一代!》
《为了下一代,死守北上广》
《你逃离的北上广,下一代还是得爬回来》
尽管这些文章中有些说法太过激烈偏执,但是,背后深刻的逻辑是正确的。
用最通俗直观的表达,就是张雪峰此时的“逃离北上广”,目标就是想让自己孩子彻底“融入北上广”。
是的,于张雪峰而言,房居北京,偌大资产,户口自然如同废纸。而恰是这户口的遗憾,需要寻找一个教育资源极佳之地,来让子女完成最后冲击。
对老将来说,向往的北上广使命,也正在渐渐移交给家人。我希望自己最爱的人,都能够到这个世界最为健康的社会生态的源头活水,就自由穿行。
北上广的门槛确实是越来越高了,对很多人来说,理想就是那一张薄薄的户口和房票。
无数精英苦苦追求着这样稀缺的入场券和绝版的珍藏品,绝对不是为了简单安放自己的人生,而是寻求更大自我实现的空间,特别是完成代际之间最完美的向上过度。
北方正在下沙,北京变成北宋。
但是,宁愿困守于再大的风沙,也不想选择别人嘴上的诗和远方。因为,那很可能就是代际人生的残酷枷锁。
许艳在权色江湖扑腾过的苏北县城灌云,离张雪峰在市场竞争打拼过的繁华帝都北京,绝对不会只是导航上说的800公里距离。
在北京,超越许艳姿色的姑娘一定成千上万,她们的人生在996的加班中,在每晚10点半的地铁中,而不是在丑陋小官的床第上。
许艳成不了北京姑娘的偶像,但在小县城,或许就是笑贫不笑娼的成功典范。
当一座城市拆除拆除圈层间的壁垒,不是依靠女性的色相,不是遭遇权力的捆绑,而是可以凭借专业能力与积极奋斗来进行破壁打通。这人间,就值得了。
回到朴素的逻辑,男人当拼如张雪峰,女人不应混成许艳。
写作以来,我的两种最主要的价值取向,一是批评权力丑陋与人格低贱,二是褒扬积极自由和积极奋斗。
我曾不惜写下数十篇文章,批评蔡莉那种毁掉专业人生的恶权,批评某些姨太依靠裙带德才皆不配位,呼唤社会能多些张文宏饶毅之类凭借专业和人格立身的人。
原因也就是——不希望有更多人处在像许艳所在的那样县城权色江湖的社会生态中。
有人也许会说,既然县城是中国的底色,这就注定很多人都可能生活在一种离北上广有着遥远距离的社会生态中。
这确实是真实情况。但是,改变这样的现实,不就是一代人的使命吗?
因此,今天写下“北上广没有女辅警许艳,四五线没有网红张雪峰”,我更想传递的,不是让人们看到价值观念的撕裂,不是什么左右之间彼此看不起,不是女权与男权在这个社会的踩踏。
在我心中,比起很多价值虚妄的左右之争,更看重的是个体实现的上下浮沉。
水大鱼大,城高人高。
文化撕裂之后,我觉得人生更值得的选择,就是在面对一个更加美好且可以够得着的地方,勇敢地跳上去。
与其在小地方做看似体面的金鱼,做被温水煮烂的青蛙,还不如勇敢游向大海,看到真正的蓝天。
也只有这样的选择多了,女辅警许艳那样的选择才会少了。
也只有这样的选择多了,网红张雪峰逃离北上广后选择的城市,就更值得期待了。
上下叠加,夯实的就是一个更加坚固的健康社会生态。
女网警许艳,是社会脓疮挤出的一抹血污,弄脏弄花了人们的眼,现在我们不能假装看见背后流淌的毒液。
网红张雪峰,是良性生态溢出的一股清流,荡涤清洗了人生的路,应引领着人们融入欢腾奔向海洋的洪流。
北上广没有女辅警许艳,四五线没有网红张雪峰。
时代列车注定要从四五线,义无反顾地开往北上广。
愿老将能和您,一起坐上下一班驶往梦想之城的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