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716|评论: 2

[摆龙门阵] 在成都看京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11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后,成都有两个京戏班子,< 新声京剧团> 在西御街;<群众京剧团> 在棉花街(后来融入大慈寺街。)
那会儿笔者家住西玉龙,发小忠哥算是领头羊,他喜欢京戏,受其影响,国强,松果和我几个半截子幺爸儿,隔三差五,要一齐甩火腿,”杀” 到棉花街当粉丝,凑闹热。
群众京剧团名称接地气,戏园较旧,格局也特殊:分堂厢楼厢,在侧楼下面,堂厢两边,竟有用木栅栏围起,内设简易长条凳的等外席位。
屈居于此的,差不多是钱少又戏瘾憨大的吊丝,隔着栏杆,探头探脑,形同犯人,还自得其乐,现在说起都想笑。
不过,这里卖” 普通”票,价格特温柔,日场5分,夜场8分;楼座要两角,堂厢更贵,超过同时代2角5分的电影票价,何去何从,请自己掂量。
我们是小娃儿,没得面子一说,低价正合孤意,而且,有大娃娃传授的” B门儿”----等到开场戏一过,”肉丁”(验票员) 消失   ,便去厕所,转来,装成漫不经心地样子,混入堂厢,在边边上找个空位子坐起,看就是,没哪个来理抹,偷着乐呢。
京戏剧目繁多,别的不说,从一到十,有”一枝花,二度梅,三桃园,四进士,武家坡,六月雪,七星剑,八件衣,九人头,拾黄金” 等等…… ,我辈编外不入流戏迷也背得烂熟,看过不少。像<玉堂春>,<打渔杀家>,<甘露寺>里头的唱段,还能哼上几句。
记得剧团挂头牌的有刘荣升(老生,据说是团长) ,唱腔清亮,悠长;徐荣良嗓音有些沙哑,做功好; 女扮男演须生王砚如; 小旦薛艳梅,花艳霞; 女丑余小山,男丑白玉福都是好角色……
儿童最爱看武打戏,在激烈的锣鼓声中,筱虎辰出马门,” 嗖嗖嗖” , 连翻几个空心跟斗,到舞台中央落地,纹丝不动,再来个亮相,赢得满堂彩。此刻,我等猴儿些被震慑,莽起拍巴巴掌……
有个年轻的刀马旦,叫赵建贞,扮相好,身手娇健,能够多面脚踢长枪(周围兵丁抛来的长矛,木头做的) ,动作连贯而优美,反踢的姿态,有点儿像舞蹈中的” 倒踢紫金冠” ,全场热情高涨,欢声雷动……
遗憾的是,这个优秀亲民的团队,大约在上世纪60年代困难时期搬离蓉城,迁至贵州遵义,成为该市的建制剧团,此是后话。
再说西御街<新声京剧团>,按其剧场所处街区位置,票价,应该说档次相对更高,堪比重庆” 厉家班” ,名声卓著 。只是因为本人及朋友圈都是读书郎,票儿短缺,那里又没得相因的” 普通” 票可买,看得反倒少些。
即便这样,也曾下狠心攒零花钱有过造访,晓得长靠武生筱樊春楼,”猴王”  王少泉,青衣段丽君,张燕华,老生王素砚等名角。
后来,该团改制进编,成为<成都市京剧团>,”吃” 财政 ” 饭  ,让人更加肃然起敬。
以上接触的都是传统剧目,大约65年,市京剧团好像演过<芦荡火种>(即<沙家浜>的前生),没看。
66年春夏之交,笔者去了渡口(攀枝花) 。
文革初起,传统剧贬为” 四旧”,”我花开罢百花杀”,现代京剧成了艺术舞台的”样板”,只此一家,观看是受教育,表演升格为 政治任务 ,也就超出本文叙述的范围,就此打住吧。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1-4-13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老了,怕麻烦,谢谢。

发表于 2022-9-23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