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探密三星堆

三星堆遗址祭祀坑群鸟瞰图呈现“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一鸣惊人(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24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见下面《大众考古》文章末尾、有关西南考古大家童恩正——神奇的是,2019~2020 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 1986 年发掘的祭祀坑周围勘探新发现 6 座坑,加上先前的 2 座共有 8 座。这其中有 2 座坑的位置重叠,其分布形状恰似北斗七星的星像。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天意?最不可思议的还是童先生的神来之笔!


今年恰逢中国考古学百年华诞,借此机会纪念童恩正这位长期奋战在西南地区的著名考古学家应有特殊的意义。也愿乘着三星堆多座祭祀坑的考古新发现和“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考古工作计划(2021~2025)制定的东风,将我国西南地区的考古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争取更大的成就。的“北斗七星”
发表于 2021-5-24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史双馨、学贯中西:记考古学家童恩正
李水城 大众考古 昨天
    上世纪 80 年代考古界有“湖南出考古学家”的说法。此言不虚,悉数当年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就有四位出身湘籍,他们是:邹衡(澧县,夏商周考古)、张忠培(长沙,新石器考古)、严文明(华容,新石器考古)、童恩正(宁乡,西南考古)。在这四人当中,邹衡和严文明为北京大学教授;张忠培为吉林大学教授,后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童恩正为四川大学教授。

我曾在《正业居学》这本书序言中说,很想写写童先生,但一直不知如何下笔。2020 年 10 月 31 日,“中国考古学前沿论坛暨四川大学考古学专业创建 60周年纪念大会”在成都隆重举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再次想起童先生,一晃,先生离开这个世界已近 24 年了。据我所知,先生魂归道山后,他的不少同事、朋友和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写了回忆文章。我虽与先生相识,但又保持了一定距离,只能以第三只眼的另类视角谈谈我心中和眼中的童先生,希望能与诸家的角度有所不同。


请见下面《大众考古》文章末尾、有关西南考古大家童恩正——神奇的是,2019~2020 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 1986 年发掘的祭祀坑周围勘探新发现 6 座坑,加上先前的 2 座共有 8 座。这其中有 2 座坑的位置重叠,其分布形状恰似北斗七星的星像。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天意?最不可思议的还是童先生的神来之笔!


今年恰逢中国考古学百年华诞,借此机会纪念童恩正这位长期奋战在西南地区的著名考古学家应有特殊的意义。也愿乘着三星堆多座祭祀坑的考古新发现和“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考古工作计划(2021~2025)制定的东风,将我国西南地区的考古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争取更大的成就。的“北斗七星”
发表于 2021-5-2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史双馨、学贯中西:记考古学家童恩正
李水城 大众考古 昨天(2021年5月23日)
发表于 2021-5-24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奇的是,2019~2020 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 1986 年发掘的祭祀坑周围勘探新发现 6 座坑,加上先前的 2 座共有 8 座。这其中有 2 座坑的位置重叠,其分布形状恰似北斗七星的星像。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天意?最不可思议的还是童先生的神来之笔!


图片

今年恰逢中国考古学百年华诞,借此机会纪念童恩正这位长期奋战在西南地区的著名考古学家应有特殊的意义。也愿乘着三星堆多座祭祀坑的考古新发现和“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考古工作计划(2021~2025)制定的东风,将我国西南地区的考古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争取更大的成就。

2021 年 3 月定稿于北京蓝旗营

(作者:李水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文刊于《中国文化》2021年春季号;此处省略注释)
来源: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发表于 2021-5-24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学习:考古学家童恩正既早有推测,又有北大考古教授李水城最新的认定“三星堆祭祀器物掩埋坑——像北斗星象”——
文史双馨、学贯中西:记考古学家童恩正
李水城 大众考古 昨天(2021年5月23日)
发表于 2021-5-24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学习:
文史双馨、学贯中西:记考古学家童恩正
李水城 大众考古 昨天(2021年5月23日)
发表于 2021-5-28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快讯:三星堆新发现——央视网全球直播      2021年5月28日16;50
发表于 2021-5-28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时此刻,看央视网的三星堆新发现直播节目
发表于 2021-6-1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水城教授,于2021年3月参加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专家咨询会”返回北京,在《中国文化》2021年春季号上发表《文史双馨、学贯中西:记考古学家童恩正》的文章中,回忆童先生创作的《在时间的铅幕后面》这部幻想小说。书中他塑造了一位名叫欧阳去非的考古学家,在四川兴汉县七星岗遗址发掘出埋藏有大量珍贵文物的器物坑,这一重大发现迅速轰动世界。继而,作者将故事转到 2 年前的美国纽约,欧阳在大都会博物馆做学术报告,内容涉及七星岗遗址的古老传说,即在商代,蜀王为求雨而将大批蜀国宝藏埋入七座坑内,七星岗也由此得名……他破解出铜片上的神秘图案即宝藏坑的地点。随后前往汉兴七星岗找到了坑的位置,发掘出土大批造型怪异的青铜人面像、青铜神树、金杖、象牙等珍贵文物。不难看出,小说塑造的汉兴七星岗即广汉三星堆,宝藏坑即 1986 年发掘的祭祀坑。
神奇的是,2019~2020 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 1986 年发掘的祭祀坑周围勘探新发现 6 座坑,加上先前的 2 座共有 8 座。这其中有 2 座坑的位置重叠,其分布形状恰似北斗七星的星像。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天意?最不可思议的还是童先生的神来之笔!
发表于 2021-6-5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5月28日,著名作家阿来在央视直播《走进三星堆  读懂中华文明》大型活动中,向世界推介三星堆:我们置身于伟大文明的发现现场。而此现场体现的最大文明,即“发现三星堆遗址‘祭祀坑群’轮廓,呈现另类‘北斗九星’天文遗迹的‘星斗崇拜’鸟瞰图”——这是三星堆天文古国的直接证据。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在解读三星堆相当高度的文明为什么仿佛突然就没了,认为其最大的谜,不是受洪灾危害;原因是三星堆繁盛一段时间之后,它的政治中心转移到成都的金沙了;即三星堆的衰落与金沙的兴起,正好是一个衔接过程。笔者接续解读这一衔接过程,正是证明“三星堆考古发展的过程应当是不断打破自我封闭的过程”。
发表于 2021-6-6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3、让中国文化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三星堆博物馆文物策展与文化展示皆任重道远
三星堆博物馆建设,包括原有综合馆和青铜馆的整合与新馆(我们建议命名为“天数在蜀馆”),是体现当代中国考古智慧与考古方案的重地,要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川观新闻SCOL3月20日报道,《34家科研单位共寻古蜀之谜》;中国新闻网5月25日报道,《23家高校、科研机构将共同探索三星堆遗址“古蜀密码”》;央视网5月25日报道,《九大举措 将三星堆文化推向全球》……我们虽十分期待三星堆考古的后续建设,还会高潮迭起、生气勃勃;但现阶段成名之下的三星堆考古,既似乎还未及时将针对三星堆天文古国的考古事项列入重要议程,也还仍然存在若干问题:
①我们发表在《广汉论坛》的《天文古国:“三星堆”遗址名称新考》,对三星堆的“三星”构成有三方面论述,但还未经科技鉴定,即未得到权威认证;现仅是一家之言,还需正视这类论述的价值与意义。②求解三星堆神秘文化的本质,要开辟对三星堆天文古国概念的建立与内涵传播;只有这两方面工作同步进行之后,才能正规开展针对三星堆遗址与文物的天文、历法考古。③三星堆现有博物馆的策展,成绩巨大,但在天文考古方面失误多:例如,青铜神兽文物,原是形象体现“三星堆数字•太阳历”的复合型文物,是可跻身原创世界数字(0~9这十个单一数系统)文化之首和数学(形象“四则运算”)领域的佼佼者;却因为三星堆博物馆的掌门人反对用天文考古方式解读三星堆文物,一再放弃挖掘由该文物所承载多项世界第一的文化桂冠;致使该文物至今,沦落为馆内迎宾馆的“门童”!此黄金般的古蜀文物宝贝,却降格为石头疙瘩;我们对该“大材小用”的文物,曾多次呼吁拯救,却一直被置之不理,实为可惜【见《广汉论坛》中的《“三星堆数字·太阳历”隐匿在通灵神化代表的青铜神兽文物中》】。又如,三星堆金杖图案被错误描述为“人头→箭→鸟→鱼”而矛盾重重,现只略改“人头(代表太阳历)→稻→鸟→鱼”【见《广汉论坛》中《解读古蜀金杖、金冠带“母题图案涵义”与天数一体的拓展》】,就有好的质变……④由《汉书地理志》载“巴蜀广汉本南夷”和《华阳国志》与《水经注》均载“蜀曰邛皆夷种”。这两句古语告诉:先秦古蜀人与古夷人(今彝族先民),是一家人。⑤研究古蜀史,需运用彝族和羌族祖先的文化:是羌族与彝族祖先和蜀人,共创古蜀三种太阳历文化;其太阳历大量文物群系列,保存在三星堆博物馆……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