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453|评论: 2

[转载分享] 《摇摇晃晃的文字,在诗歌里踉踉跄跄》 东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9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摇摇晃晃的文字,在诗歌里踉踉跄跄》



                     东木 东木刀文 2021.4.23.



    温馨提示:
    文中引用部分作品,有点污,口味稍重,不喜慎读!若有不适、敬请绕行。

       书和人一样,有好也有坏,诗歌也不例外。

       不知从何时起,诗坛风云突变、群魔乱舞、屎尿黄荡、乱象丛生。可谓:惊涛浊浪、污秽不堪言,臭气熏天,一时多少粪便!比如:贾浅浅之--“屎尿体”,郑功宇之--“乌青体”(亦称废话体),徐乡愁之--“大便体”,刘傲夫之--“尿尿体”,以及余秀华之--“荡妇体”,异彩纷呈,蔚为壮观。

       而且,观其头衔,一个个都还是一级作家、诗人、教授,某某作协会员、副主席,获得某年度“鲁迅文学奖”……

       唉!可惜,鲁迅很正经,“鲁迅文学奖”已经不太正经了!

       实在看不懂了!直震得五脏六腑、七荤八素,呕吐难耐,幸好文字不含酒精,是吐不出来的。诗人也好,作家也罢,你诗写的好不好没关系,万不该以堕落、败坏、无耻为荣!自娱自乐到也无妨,故意拿出来恶心人,就是你的不对了。否则,给社会留下的只会是一摊口水、一声唏嘘、一地鸡毛!


       贾浅浅之---“屎尿体”

       贾浅浅(著名作家贾平凹之女),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贾平凹文学馆常务副馆长,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院32届高研班学员,参加第35届青春诗会,出席第八次全国青创会。出版诗集《第一百个夜晚》《行走的海》《椰子里的内陆湖》,曾获得第二届陕西青年文学奖,入选2019名人堂·年度十大诗人。

《郎朗》---贾浅浅
“晴晴喊/妹妹在我床上拉屎呢/等我们跑去/郎朗已经镇定自若地/手捏一块屎/从床上下来了/那样子像一个归来的王。”

《我的娘》---贾浅浅
“中午下班回家/阿姨说你娃厉害得很/我问咋了/她说:上午带他们出去玩/一个将尿/尿到人家办公室门口/我喊了声“我的娘嗯”/另一个见状/也跟着把尿尿到办公室门口/一边尿还一边说/你的两个娘都尿了。”


       也许因为它俗得彻底,俗得过界,俗得的确有“味道”!引无数文学大咖竞折腰。

      一本叫《文艺争鸣》刊物

      你喜欢屎尿屁,那是你的自由,但你的自由总不能乱扔垃圾,污染环境吧?无论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还是“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亦或“江流清浅外,山色有无中”……“清浅”一词,向来是一种极美的境界,但很不幸的是:“浅浅体”,浅而不清,肤浅且浑浊,浮浅滞星河!着实让人难以恭维了。

       李杜诗篇代代传,
      至今无屁不新鲜,
      浅浅天生重口味,
      一日三餐屎尿全。



       郑功宇之---“乌青体”

       继国家一级作家、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诗选刊》编辑部主任赵丽华“梨花体”爆红之后,“乌青体”(亦称废话体)也随之走红。乌青,男,原名郑功宇,1978年10月1日出生于浙江玉环,先锋诗人,小说家,影像作者。

       他的诗特点是既没韵味,又无美感,全是东一句西一句,胡拼乱凑起来的废话。

       其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功打破了一直以来严肃高雅的诗歌艺术,终于把诗歌从高高的神坛上一把拽到了地面,而且又一脚给踹进了地下室!

《对白云的赞美》---乌青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特别白特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


《一种梨》---乌青
“我吃了一种梨/然后在超市看到这种梨/我看见它就想说/这种梨很好吃/过了几天/超市里的这种梨打折了/我又看见它,我想说/这种梨很便宜。”


       这就是“乌青体”,不需要美感,不需要意境,也不需押韵,只需信口开河、废话连篇,即成佳作!

       当年在“乌青体”网络走红后,却得到了不少诗歌“名家”的赏识,对他的赞美和嘲笑铺天盖地、轰动一时,盛名之下还出版了诗集《乌青诗选》,并且由于销售火爆,多次加印。

       有网友模仿其留言道:”我看了你的诗要疯掉了/真的,很疯很疯/非常疯/非常非常十分疯/极其疯/贼疯/简直疯死了/啊。”

       乌青本人对网友的吐槽,反倒表现得极为宽容,毕竟他的废话,却为他带来了可观的流量,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可谓“名利双收”了。能在这样一个自媒体遍地开花,信息爆炸,网如剑、文似刀的时代,红极一时也算不容易吧。

       废话连篇回车键,
      一纸狗血成诗篇。
      诗坛代有才人出,
      各领疯骚好几天。



       徐乡愁之--“大便体”

       男,四川人,“垃圾诗派”创始人之一和最有影响的“垃圾派”诗人。有《垃圾派宣言》《垃圾派行为准则》,主编民刊《垃圾派》,被称为“垃圾派”教父。

《在荒郊野岭》---徐乡愁
如果你到了荒郊野岭/前不挨村后不着店/怕强盗打劫/怕鬼狐缠身/这时候/你突然在路边发现/一泡热气腾腾的鲜屎/一种安全感便油然而生/有屎就有肛门/有肛门就有人烟/转过山梁就是。2003.9.16.

《拉屎是一种享受》---徐乡愁
在后檐口蹲下来/手纸也跟着我蹲下来/这时候,我什么也不去想/两会是不是成功地召开了不去想/美国该不该打伊拉克不去想/口袋是否小康了农民是否减负了/都统统不去想/我现在最要紧的是/把屎拉完拉好/并从屎与肛门的摩擦中获得快乐。2003.4.6.


       徐乡愁的诗无疑是在圣洁优雅、高贵典雅的诗坛,重重放了一个响屁,引起骚动是必然的。这位仁兄,能把屎拉的如此清新脱俗,能把诗写的如此猥琐下贱,简直举世罕见,实在也没谁了!

       更奇葩的是,一些所谓的诗坛名流却倍加推崇,好评如潮,一些知名刊物及网站亦竞相转发,信手摘录一例如下:

       “《在荒郊野岭》是一首伟大的生命之诗。抛却了道德价值意识形态思想,完全还原了生命本真存在状态。是中国诗歌史上的标杆之作。在诗歌审美指向开创意义上与韩东的《关于大雁塔》成比肩。后垃圾派受此诗影响开启了一个新的先锋时代。”(中国诗歌流派网,某评论)

       垃圾派“崇低、向下”的诗学主张,粗砺腐烂、变态荒诞的语言,已将文字光明正大地蹂躏的体无完肤,所以诗歌已经肠胃功能紊乱,开始跑肚拉稀了。诗就是诗,屎就是屎,味道能一样嘛!纵然口罩人人戴,犹觉此君味太浓。

       崇低再向下,
       垃圾走天涯。
       诗人一支花,
       全靠粪当家!



       刘傲夫之--“尿尿体”

       江西青年诗人刘傲夫的一首诗《与领导一起尿尿》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微信公众号迅速传播,接着有搜狐网、环球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报告文学网等网络媒体转载,一时掀起了全民阅读的火热高潮。

《和领导一起尿尿》---刘傲夫
厕所里立便器/只有两个/我正尿着/领导进来了/与我并排/站着开尿/气氛有些沉默/我觉得这时候/应该说点什么/我说,领导/你尿尿/也尿得这么好。


       看到这首诗不禁想起一个笑话:有个新兵上厕所,刚解开裤带,突然碰见领导便立即立正敬礼,结果裤子掉了!且不管刘傲夫的裤子掉没掉,反正他这一“尿”,直接“尿”上了“热搜”,尿遍全国,引起诗坛的不小震荡。

       据作者刘傲夫介绍,这首诗写于2016年11月,后来被著名诗人伊沙选入《新世纪诗典(第六季)》一书中,2017年1月在微信微博一经推出,即引发众多转发诗评,终于一尿成名。

        遣词造句无下限,
       人体器官入诗篇。
       节操碎地浑不顾,
       臭名远扬若等闲。


       余秀华之---“荡妇体”

       在当下诗坛的浮躁与喧嚣中,一位“脑残”的农妇余秀华,携裹着惊世骇俗的文字组合,顶着“诗人”的光环,借助各种媒体的助攻,一路摇摇晃晃地登上了诗坛巅峰。

       她在同一年连续出版的两本诗集,市场销量均突破10万册,一举突破了20年来中国诗集最高销量,创造了中国诗坛的奇迹,并且当选为湖北省钟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同时荣获:第三届“农民文学奖”特别奖;首届网红春晚暨“金蜘蛛奖”年度网红诗人;以及第七届湖北文学奖。

       据说余秀华的诗是一块试金石,能试出你是真懂诗还是假懂诗,能试出你是善良的人还是邪恶的人,能试出你是跳梁小丑还是正人君子。其代表作有《穿过大半个中国来睡你》,《千里送阴毛,礼轻人意重》其惊世骇俗的言辞,语不惊人死不休!

       其实,不仅余秀华的诗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她本人也处于被大众争议的漩涡。有人指她只是农妇对苦情生活的吐槽,没有文人情怀俗不可耐!有的批评她的诗是“荡妇体”,是对诗歌的亵渎。

       无论再怎么拉低余秀华,但比起轻浮的浅浅体、垃圾的乌青体、污浊的大便体来,总还有一定的深度厚度与高度!她从外部感知的世界攫取灵感,借文字的心弦荡漾诗心,再向更普遍的天地寻求共振,她语言的无限张力直接摧毁了当代一众酸腐文人的无病呻吟。

       《诗刊》编辑刘年如评价余秀华的率真:“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

        央视主持人董卿,在节目里问她为什么写这么多爱情诗啊?余秀华毫不避讳地说“缺什么补什么呀。”

        董卿又问:“如果用一个健全的身体,换你的诗歌,你愿意吗?”

       余秀华:“ 我想我还是不愿意,没有诗歌,生活很空洞。放眼望去,满大街都是好看的人,可有几个是美丽的灵魂呢?”

       董卿毫不掩饰对余秀华的赞美:“用最摇晃的步伐,写出了最坚定的诗句,那些诗句就像阳光透过了水晶,折射出了她的灵魂、她的光芒。”

        在获得了年度诗人称号之后,当有人说她身残志坚很励志时,她不假思索道:“我励志个屁啊,全是20年的苦难婚姻把我逼到了绝路。 ”

        这就是余秀华!

        正如沈睿评价:“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狄金森,出奇的想象,语言的打击力量,与中国大部分女诗人相比,她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

        尽管一直以来因其凶猛、野蛮且浪漫的直白情欲表达,给人带来阅读的不适感,所以对她的争议从未间断,更不会停止,总之,社会对她的诗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毁誉参半,喜怒均沾。

        自由体的现代诗,貌似已经远离了大众审美和诗学意境,要么全是太白话,多按几次回车键便成了诗;要么太“哲思”太“深奥”,让你根本看不懂。但本文唯独对余秀华的“荡妇体”不持任何立场、唯愿交给时间去洗涤,留给历史去沉淀,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也许总会有一个我们期待中的答案。

       心血来潮兴之所至,突然对“大白话体”饶有兴趣。于是乎,颠三倒四、七拼八凑了一篇,关于《爱与家》的一段大白话,配合回车键,来一段顺口溜,权作打个酱油,咸淡随意、口味自选。

《爱和家》

爱是一帘幽梦
家是一日三餐
爱是心动,家是心安
爱是分享,家是分担
时光的洗礼
平淡的流年
因为有了爱,才不孤单
因为有了家,才会温暖

爱是美妙的开始
家是幸福的终点
爱是新鲜的承诺
家是恒久的兑现
爱是涓涓细流、沁润心田
家是江河汇聚、奔涌向前
爱是互相欣赏、轰轰烈烈
家是互相体谅、磕磕绊绊

爱是写在信里的誓言
家是刻在心底的喜欢
爱是说走就走的旅行
家是难舍难分的承担
彼此体谅,彼此包涵
彼此关怀,彼此牵念
爱是你侬我侬、花前月下的荷尔蒙
家是你烦我烦、厅堂灶间的多巴胺

爱是诗情画意
家是柴米油盐
家是爱的升华
爱是家的铺垫
爱需要比翼双飞,相似的趣致
家需要同舟共济,相同的三观
爱是红袖添香、温柔浪漫的小确幸
家是举案齐眉、相濡以沫的幸福感

爱是激情四射的浪漫
家是细水长流的平凡
爱是一勺蜂蜜,溶入青春的记忆
家是一把食盐,注入生活的平淡
爱是盛装的走秀,昔日的女神衣袂翩跹
家是卸妆的样子,曾经的仙女遗落人间
爱是感情中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的追逐与挑战
家是生活中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疏离与考验

爱是初识的新鲜
家是久处的疲倦
爱是理想的丰满
家是现实的骨感
因为有了爱
才能够琴瑟和谐、彼此倾心
因为有了家
才愿意彼此妥协、心甘情愿

爱是梦中的伊甸园
家是人生的避风湾
爱是琴棋书画诗酒花
家是酱醋油盐葱姜蒜


作者// 东木:热爱文学、喜欢调侃,三观比五官正,思想比长相强,所听所见所思所想,以手写心、不知所云。

文章出处:https://mp.weixin.qq.com/s?src=1 ... &signature=ix7nMONI*v22p*mK6WCBXUr8mjySRTnslmQl4sIHv9qL4*Yf8dtM7PKJGuMlfGlJ-zUDN6feMd7sbAtOTPHNs7bYk-5n-*nR*EuTDSDbi-mJZncnWjKD3rc73owMkUMF&new=1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1-4-30 10:3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15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诗歌被一些“著名”诗人带进“堕落”的沟中》


              原创:  醉江南   2018-07-23



       在当下,诗歌沦为一种表演已经病入膏肓,且是大面积的。

       由于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诗歌的存在变得如自家的面点和香茶。诗人们蜂拥着在网上传播自己的作品,但慢慢就异化为一种其他。

       有人说,如今的中国诗坛,就像是《东京梦华录》时期的开封,勾栏瓦舍,到处都是大声吆喝连带表演杂耍的江湖艺人。自朦胧诗之后,当代诗坛似乎变成了烽烟四起的古战场。各路诸侯和神仙,纷纷揭竿而起,由看似表面的诗学观念之争,公开演变成为了诗人的话语权和江湖地位之争。这其中,尤其以“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为代表,其间的口水大战和相互攻讦,无异于争夺诗坛蛋糕的一场集体内讧。

       可以说,当今诗坛的某些乱象,早已令读者无所适从。诸如什么“垃圾派”诗歌,怎样肮脏污秽就怎么写;“下半身”诗歌,怎样“暴露”,就怎样大尺度地“亮出”人体器官。而某些诗评家不负责任的集体起哄和胡乱吹捧,更使混乱不堪的当代诗坛如雪上加霜。那么,当代诗歌究竟是怎样被某些“著名”诗人带进沟里去的呢?


    这诗坛已是个死坛



一是以王兆山为代表的“歌颂体”诗歌


如,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幸福诗人王兆山的《江城子》:“天灾难避死何诉/主席唤/总理呼/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 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 银鹰战车救雏犊/左军叔/右警姑/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这些露骨地直白地“歌颂体”诗歌,主要在一些官方诗歌刊物、报纸刊发,被一些人称之为奠定诗人地位的诗歌!这类诗歌的形式是说大白话,内容上有的是表决心,有的是写回忆,有的是拍马屁,漠视生命尊严。他们丧失了诗人的基本道德,堪称,道德沦丧,美丑不分!


王兆山,山东沂南人。中共党员。197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王兆山图片)


二是以伊沙为代表的“先锋体”诗歌

如,伊沙的《结结巴巴》:“结结巴巴我的嘴/二二二等残废/咬不住我狂狂狂奔的思维/还有我的腿/你们四处流流流淌的口水/散着霉味/我我我的肺/多么劳累/我要突突突围/你们莫莫莫名其妙/的节奏/急待突围/我我我的/我的机枪点点点射般的语言/充满快慰/结结巴巴我的命/我的命里没没没有鬼/你们瞧瞧瞧我/一脸无所谓。”凡人都看不懂,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学生也看不懂,写了二十年诗歌的诗人也看不懂,诗歌评论家也看不懂!只有诗人自己一个人能看懂,说东是东,说西是西,并且诗人不断声称只要一解释就没意思了!假装神秘,神经兮兮!

伊沙,当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原名吴文健。1966年5月19日生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居陕西省西安市,任教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伊沙图片)


三是以于坚为代表的“口水体”诗歌

如,为“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人物,强调口语写作重要性的于坚的《0档案》:“...手术刀脱铬了 /医生48岁/护士们全是处女/ /嚎叫/ 挣扎/输液 /注射/传递/呻吟/涂抹 /扭曲/ 抓住/ 拉扯/ 割开/ 撕裂 /奔跑/ 松开 /滴/ 淌/ 流 //这些动词 /全在现场 /现场全是动词/ 浸在血泊中的动词 /“头出来了”医生娴熟的发音 /证词:手上全是血 /白大褂上全是血/被单上全是血/ 地板上全是血/ 金属上全是血 /证词:“妇产科”“请勿随地吐痰”“只生一个好” /调查材料:患感冒的往右去/ 得喉炎的朝前走 “男厕”...  。


于坚,男,1954年8月8日,出生于昆明。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 80年代成名,为“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人物,强调口语写作的重要性。


(于坚图片)


四是以赵丽华为代表的“梨花体”诗歌

“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 ”(《我坚决不能容忍》)、“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一只蚂蚁》)。近来又新添了车延高的一个“羊羔体”,还获得了一个什么鲁迅文学奖,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胡言乱语,毫无意义。

赵丽华,作家,诗人。其作品偏重口语风格,语言简练、风格沉着,以朴素的幽默感勾勒人与世界的关系。


(赵丽华图片)


五是以徐乡愁为代表的“垃圾派”诗歌

屎是米的尸体/尿是水的尸体/屁是屎和尿的气体/我们每年都要制造出/屎 90公斤/尿2500泡/屁半个立方/另有眼屎鼻屎耳屎若干//庄稼一支花/全靠粪当家/别人都用鲜花献给祖国/我奉献屎”(《屎的奉献》)。语言粗俗不堪,肮脏龌龊!


徐乡愁,男,生于六十年代,四川人,“垃圾派”奠基人之一。2003年与同仁组建“垃圾派诗社”,并主编诗歌民刊《垃圾派》和诗歌网刊《垃圾派》,撰写有《垃圾派宣言》和《垃圾派行为准则》,遂成为垃圾派领军人物和集大成者。


(徐乡愁图片)


六是以沈浩波为代表的“下半身”诗歌


“她一上车/我就盯住她了/胸脯高耸/屁股隆起/真是让人/垂涎欲滴/我盯住她的胸/死死盯住/那鼓胀的胸啊/我要能把它看穿就好了/她终于被我看得/不自在了/将身边的小女儿/一把抱到胸前/正好挡住我的视线/嗨,我说女人/你别以为这样/我就会收回目光/我仍然死死盯着/这回盯住的/是她女儿/那张俏俏的小脸/嗨,我说女人/别看你的女儿/现在一脸天真无邪/长大之后/肯定也是/一把好乳”(《一把好乳》)。心里阴暗,变态无聊。


沈浩波,诗人、出版人。1976年出生于江苏泰兴,199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为世纪初席卷诗坛的“下半身诗歌运动”的重要发起者。

(沈浩波图片)


文章出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k4NjE1MA%3D%3D&idx=1&mid=2649760553&sn=3e3735aaf12e73388a94ac35696e6ee8[/url]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